成语有关须的成语
有关须的成语
有关须的成语共收录57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 宋 惠洪《林间集》卷下载:法灯泰钦禅师少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
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人死后就不会复活。比喻到手的钱不会再退出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那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
须发皆白 | 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 |
无须之祸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后以“无须之祸”谓无辜受累而遭祸。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扞绍呴遂勒兵捕诸阉人,无少长皆杀之,或有无须而误死者。” |
男大须婚 | 男子长大成年后总要娶亲成家。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衣怀禅师法嗣 侍郎杨杰居士》:“……忽大悟,乃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须婚,女长须嫁。讨甚闲工夫,更说无生话。’书以寄衣,衣称善。” |
须髯如戟 | 髯:两颊上的胡子。戟: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的利刃。胡须又长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张着。旧时形容丈夫气概。 | 《南史 褚彦回传》:“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 |
磨砺以须 | 磨快刀;等待着。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二年》:“摩厉以须,王出,吾刃将斩矣。” |
芥纳须弥 | 须弥:传说中的古印度山名。佛教说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须弥大山或整个世界。 | |
拍马溜须 | 比喻谄媚奉承。 | 草明《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
撩虎须 | 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 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 |
男大须婚,女大必嫁 | 指男女长大成年当须婚嫁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男大须婚,女大必嫁,这是人伦大事,五常之礼,何故烦恼?” |
斯须之报 | 斯须:短暂;报:报答。指微小的报答。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 |
磨厉以须 | 亦作“磨砺以须”。谓磨刀以待。比喻作好准备,等待时机。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3回:“檄文到日,磨厉以须,车马临时,市肆勿变。” |
剪须和药 | 须:胡须;和:混和,拌。剪掉胡须拌药。比喻上级体恤下属。 | 《新唐书·李勣传》:“帝乃自剪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 |
须髯若神 | 指胡须长得很美,如同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