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挠的成语

有关挠的成语

有关挠的成语共收录21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百折不挠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挠喉捩嗓指违腔走调,不合声律。明江廷讷《广陵月》第二出:“欲度新声休走样,忌的是挠喉捩嗓。”
抓耳挠腮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挝耳挠腮挝:敲击。抓抓耳朵,搓搓脸颊。形容窘迫的样子。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9回:“那李瓶儿挝耳挠腮,一头撞在地下,哭的昏过去。”
抓心挠肝比喻十分难受。关庚寅《“不称心”的姐夫》:“妈妈急得抓心挠肝,想去看看吧,工作脱不开。”
不挠不折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