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逾的成语

有关逾的成语

有关逾的成语共收录38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逾沙轶漠穿越沙漠。谓经历险远的路途。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钻穴逾垣见“钻穴逾墙”。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也有杀人放火在那里抢劫的。”
登山逾岭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
气逾霄汉正气昂扬,直冲云天。形容魄力、勇气非常大。霄汉,云霄和银河。《南齐书·高帝本纪》:“公受命宗枋,精贯朝日,拥节和门,气逾霄汉。”
逾墙钻穴亦作“逾墙钻蠙”。亦作“逾墙窥蠙”。语本《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后以“逾墙钻穴”指男女偷情。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穿穴逾墙穿:凿通;逾:越过。指穿洞翻墙的偷窃行为。明·杨慎《<周易·说卦>“坎为盗”》:“坎之为卦,外阴柔而内刚狠,有穿穴逾墙乘墉伏莽之状也。”
逾年历岁指经过一定年月。形容经历较长时间。《战国策 赵策一》:“王大怒,曰:‘夫用百成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
逾假不归即假期已满而未归营。
逾山越海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钻隙逾墙同“钻穴逾墙”。宋·陈亮《祭潘叔度文》:“此钻隙逾墙之贱,而惧行已之无耻也。”
赏不逾时谓及时行赏。《司马法·天子之义》:“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莫不逾侈莫:没有谁;逾:超越,引申为过度;侈:奢侈。没有谁不会过度奢侈。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