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醉的成语

有关醉的成语

有关醉的成语共收录54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今朝有酒今朝醉比喻过一天算一天。也形容人只顾眼前,没有长远打算。唐 权审《绝句》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酩酊大醉酩酊:醉得迷迷糊糊的。喝酒后醉得一踏糊涂。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3回:“不两个时辰,把李逵灌得酩酊大醉。”
醉眼朦胧朦胧:模糊不清。形容醉后两眼模糊不清的样子。宋·苏轼《杜介送鱼》:“醉眼朦胧觅归路,松江烟雨晚疏疏。”
心醉魂迷形容佩服爱幕到极点。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慕贤》:“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神迷,向慕之也。”
酒醉饭饱比喻饮食得到满足。元 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我着他酒醉饭饱,走不动。”
自我陶醉形容不适当地自我欣赏。陶醉:沉醉在某种境界或情绪中。郭沫若《棠棣之花》第三幕:“侠(渐渐激昂起来,显出自我陶醉的神气)‘我侠累,手有搏虎之力,比姜太公还要足智多谋,谁个能够把我怎样?’”
如梦如醉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叶圣陶《母》:“‘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伊揩着眼泪,继续说。”
如醉方醒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如痴似醉亦作“如醉如痴”。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痴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
饮醇自醉醇:浓酒。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生死醉梦醉:沉酣。形容非常专心。明·郎瑛《七修类稿·事物·戴进传》:“生死醉梦于绘事,故学精而业著,业著而名远。”
神往心醉欣喜若狂或神不自主的状态
忧心如醉心中愁苦,神智像喝醉了一样。《诗经·秦风·晨风》:“未见君子,忧心如醉。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醉吐相茵后以这一典故喻指宽以待人必然会有好的回报。典出《汉书·丙吉传》:“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汙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为边郡人,熟悉边事,后来为防务工作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
神醉心往心神陶醉向往。明·叶式《题<诚意伯刘公集>》:“此仆所为神醉心往,而窃怪天人之未深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