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巷的成语
有关巷的成语
有关巷的成语共收录52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街头巷尾 | 指大街小巷。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太子道一禅师》:“曰:‘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
街号巷哭 | 号哭于大街小巷。形容悲痛至极。 | 晋·潘岳《马汧督诔》:“凡尔同围,心焉摧剥,扶老携幼,街号巷哭。” |
街谭巷议 | 见“街谈巷议”。 | 唐·丘光庭《兼明书·杂说·日远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其道大德尊,岂与小儿街谭巷议乎又六合之外,非关教化者,仲尼弃而不论,故子路问事鬼神与死,皆不答也。” |
并疆兼巷 | 形容屋宅广大。 | 明 王志坚《表异录 宫室》:“宅大曰连里竟街,又曰并疆兼巷。” |
荜门委巷 | 荜:同“筚”;荜门:柴门;委巷:小巷。指贫苦人家居住的地方。 | 宋·叶适《廷对》:“荜门委巷之士,其势与力不足以自存矣,可谓微也。” |
席门穷巷 | 亦作“席门蓬巷”。形容所居之处穷僻简陋。 | 唐·高适《行路难》诗:“东邻少年安所知?席门穷巷出无车。” |
席门蓬巷 | 见“席门穷巷”。 | 唐·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席门蓬巷,伫高士之来游;丛桂幽兰,喜王孙之相对。” |
串街走巷 | 串:串门;巷:胡同。在大街小巷走来走去。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这婆子能言快语,况且日逐串街走巷,那一家不认得,须是与他商议,定有道理。” |
里谈巷议 | 里:乡里、邻居。邻里街巷间人们的议论谈说。指民间的议论。 | 宋·曾敏行《独醒杂说·附录》:“上自朝廷典章,下至稗里杂家,里谈巷议,无不记览。” |
街巷阡陌 | 阡陌:小道。指大街小巷各个地方。 |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至京师又聚会祀西王母,设祭于街巷阡陌。” |
屯街塞巷 | 形容人多拥挤。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在轿上看时,只见亚肩迭背,闹闹穰穰,屯街塞巷,都来看迎大虫。” |
枇杷门巷 | 旧时指妓女居住的地方。 | 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门里闭门居。” |
三瓦两巷 | 见“三瓦两舍”。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两巷行走耍子,捣子都认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