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珠的成语

有关珠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珠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合浦珠还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珠宫贝阙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战国楚·屈原《九歌·河伯》:“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
灵蛇之珠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珠沉玉碎比喻美女的死亡。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便要提起那把刀来,就想往项下一横,拼这副月貌花容,作一团珠沉玉碎。”
米珠薪桂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飞蝇垂珠垂:挂下。眼前像有群蝇飞动,串珠垂挂。比喻眼睛昏花。《旧唐书·白居易传》:“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
零珠碎玉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
明珠弹雀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汉 扬雄《太玄 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剖蚌求珠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三国志 蜀书 秦宓传》:“甫欲凿石索玉,剖蚌求珠,今乃随、和炳然,有如皎日,复何疑哉!”
蛇珠雀环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方正学蛇报之妄》:“小人之说不止蛇珠雀环之可笑也。”
珠沉玉陨比喻女子丧亡。同“珠沉玉碎”。清 袁枚《续新齐谐 乩仙》:“鸳侣成方,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隋侯:周代姬姓诸侯。指世上罕有的珍宝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老蚌生珠原比喻年老有贤子。后指老年得子。《北齐书·陆印传》:“吾以卿老蚌遂出明珠。”
珠零锦粲谓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语本《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语本《 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涎玉沫珠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一字一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唐 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滴露研珠指滴水磨墨。唐·高骈《步虚词》;“洞门深锁碧窗寒,滴露研珠写《周易》。”
隋珠和璧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泛指珍宝。元·吴亮《劝忍百箴》:“隋珠和璧,蒟酱筇竹,寒不可衣,饥不可食。”
剖蚌得珠见“剖蚌求珠”。明·谢榛《四溟诗话》第四卷:“易若剖蚌得珠,难如破石求玉。”
翠绕珠围翠:翡翠;绕:围绕;珠:珍珠;围:包围。形容富家女子的华丽装饰,也比喻随从侍女很多。元 曾瑞《哨遍 麈腰》套曲:“金妆锦砌,翠绕珠围,卧铺绣褥酿春光。”
仙露明珠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唐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被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珠歌翠舞指声色美妙的歌舞。宋·周邦彦《尉迟杯·离恨》词:“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
米粒之珠比喻细微弱小的东西。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料尔等米粒之珠,吐光不大;蝇翅飞舞,去而不远。”
珠零玉落比喻珍物残破毁坏。元·同恕《萱堂记》:“为铭为诗,赞能颂美,烂然卷轴……逮今盖七十年,珠零玉落,无复存者。”
蚌病生珠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
随珠弹雀比喻处理事情轻重失当,得不偿失。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探骊得珠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清 陈其元《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
眼内无珠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抛珠滚玉抛:抛掷。形容眼泪如同珠玉般滚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随侯之珠比喻珍贵的物品《文士传》:“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
珠玉在傍珠玉:比喻美好的姿容。比喻有容态、德才都超过自己的人在身边。宋·秦观《与李德叟简》:“其弊帚、焦尾两编文章,高古邈然,有二汉之风。今时交游中以文墨自业者未见其比,所谓珠玉在傍觉人形秽,信此言也。”
隋珠荆璧即隋珠和璧。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隋珠荆璧。”
江汉之珠江汉:长江和汉水。江汉一带所产的珍珠。形容贵重之物。春秋·齐·管仲《管子·揆度》:“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北用禺氏之玉,南用江汉之珠。”
缀玉联珠缀:连接。比喻撰写美好的诗文。唐·唐宣宗《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探渊索珠渊:深潭。深探九重之渊,索求千金之珠。比喻反复推敲文词,务求中肯得宜。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9卷:“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韫椟藏珠韫:蕴藏。椟:木匣子。指珠宝藏在木匣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元·无名氏《幽闺记》:“酒家眠,权休息,韫椟藏珠隐尘迹,万里前程在咫尺。”
珠沉玉没比喻女子殒没死亡。唐·秦贯《唐故荥阳郑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柑墓志铭》,“珠沉玉没兮,人谁靡份,桂殒兰凋兮,共泣摧香。”
喷唾成珠唾:唾沫。咳嗽出来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喷珠吐玉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