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半的成语
有关半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半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 | 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一遇到女人,可就要发挥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就是‘豆蔻年华,玲珑可爱。’” |
半壁江山 | 半壁:半边;江山:国土。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 | 清 蒋士铨《冬青树 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
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半青半黄 |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 宋 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
话不投机半句多 | 彼此心意不同,谈话不能相契,干脆就沉默不言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26回:“这日大家畅饮,正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不知不觉,喝了个酩酊大醉。” |
一鳞半爪 | 鳞:鱼类的鳞片。爪:鸟兽的脚趾。指绘画中龙飞腾于云雾中;只显露出部分鳞片和几只爪。 | 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 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
半面不忘 | 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 | 《北齐书 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
一年半载 | 约计一年或半年。表示时间不长。 | 元 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二折:“老将军,你且耐心者。不过一年半载,众公卿保奏你回朝也。” |
半截入土 | 截:段。半段身子埋入土内。比喻人在世不久了。 | 宋 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仰视艾人而骂曰:‘汝何等草芥,辄居我上!’艾人俯而应曰:‘汝已半截入土,犹争高下乎!’” |
半真半假 |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
片鳞半爪 | 喻事物的极小部分。 | 清·陈田《明诗纪事·孙宜》:“余观其诗,剽拟字句,了无意味,求杜之片鳞半爪不可得。” |
半筹不纳 |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
疑信参半 | 怀疑相信各占一半。 | 宋 魏了翁《江陵别安抚书》:“少之时,有言人之簠簋不饰者,辄咎其诬人;迨稍涉世,疑信参半,今则信其有是人也。” |
一点半点 | 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
秀才人情纸半张 | 秀才:指儒生;人情:情面,情意。秀才多以诗文、书画赠人,所费只是半张纸而已。比喻菲薄的礼物。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半生半熟 | 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元 元怀《拊掌录》:“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土人谓之生张八……野(魏野)赠之诗曰:‘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未相谙。’座客大发一噱。” |
一男半女 | 指一个子女,一个儿子或女儿。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员外何不取房娘子,生得一男半女,也不绝了香火。” |
毁誉参半 |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 梁启超《管子传·自序》:“管子亦毁誉参半。” |
一丝半粟 |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0回:“儿子不能挣得一丝半粟孝敬父亲,到要破费了父亲的产业,实在不可自比于人。” |
事倍功半 |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半心半意 | 半:不完全。不充分地或不完全地,不十分热心地,只是敷衍应付。 | 毛泽东《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为人民服务。” |
半瞋半喜 | 瞋:通“嗔”,生气。形容欢喜中又带责备。 | 《动摇》:“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 |
半疑半信 |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唐 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
半上落下 | 犹半途而废。 | 《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不济事。” |
夜半更深 | 更:古时夜间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深夜。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急忙奔走,夜半更深,不认路途而行,只要保全性命。” |
半死半活 |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
一阶半职 | 同“一阶半级”。 |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便博得一介半职,何足算,不堪题。” |
半低不高 | 中等;不高不矮。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我们行户人家,到是养成个半低不高的丫头。” |
夜半三更 |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半夜。指深夜。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那一个?夜半三更,大呼小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