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功的成语
有关功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功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歌功颂德 | 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 唐·曹松《已亥岁感事》诗:“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计功谋利 |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 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 |
德言容功 |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 《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事半功倍 | 使用一半的力却收到成倍的效果。形容费力少;收效大。功:功效。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将功赎罪 | 将:用;拿;赎:抵尝;弥补。拿功劳来抵偿罪过。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1回:“今云长虽犯法,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 |
顿学累功 | 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毕其功于一役 | 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吾国治民生主义者,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嘴上功夫 | 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 |
大功告成 | 功:事业;告:宣告。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也作“大功毕成”。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
功到自然成 | 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这师父原来只是思乡难息!若要那三三行满,有何难哉!常言道:‘功到自然成’哩!” |
行满功成 | 行:道行;功:功德。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得道成仙。 | 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乃李云卿行满功成之日,冲霄得道之时。” |
丘山之功 | 比喻功绩伟大。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禄。” |
急功近名 | 急于求成,贪图虚名。 | 《清史稿·高其倬等传论》:“为政持大体,与夫急功近名,流于苛刻。” |
不赏之功 | 形容功劳极大。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计功行赏 |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 | 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 |
功若丘山 | 功:功绩。若:像,如同。功绩像山一样。比喻功绩非常大。 | |
前功尽灭 | 见“前功尽弃”。 | 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过两周,践韩,而以攻梁,一攻而不得,前功尽灭。” |
失败为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自高其功 | 自以为劳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 明·周承邦《兵家要领·戒骄篇》:“骄则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
一将成功万骨枯 | 指一个将帅功成名就要以上万人的死亡为代价。 | 洪楝园《后南柯·甲阵》:“一将成功万骨枯,手提髑髅血模糊。” |
无功而返 | 指没有任何成效而回来。 |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攸县、安仁均须越过茶陵,派人去过,无功而返。” |
马上功成 | 指凭武功建国。 | 宋 王安石《嘲叔孙通》诗:“马上功成不喜文,叔孙绵蕝共经纶。” |
无功而禄 | 见“无功受禄”。 | 《魏略》:“而佞幸之徒,但姑息人主,至无德而荣,无功而禄。” |
马到功成 | 见“马到成功”。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只愿你马到功成,奏凯而还。” |
列功覆过 | 罗列功绩,掩盖过错。 | 东汉 班固《汉书 陈汤传》:“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 |
矜功伐善 | 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 | 《晋书 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
一心同功 | 同心协力,共赴事功。 | 《战国策 中山策》:“当此之时,秦中士卒,以军中为家,将帅为父母,不约而亲,不谋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
钝学累功 |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文章》:“钝学累功,不妨精熟。” |
失败乃成功之母 |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后取得胜利。 | |
事倍功半 | 事:做事;功:功效。用成倍的力;只收到一半的功效。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 《孟子 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
功高震主 | 功:功劳,功勋;震:震动、威震;主:君主。功劳太大,使君主受到震动而心有疑虑。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计日奏功 | 可以数日子看到功效。谓成功极快。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9回:“此乃陛下洪福齐天,得此大帅,可计日奏功,以安社稷者也。” |
丝发之功 | 丝发:一根丝,一根头发。指功劳极微小。 | 汉·蔡伯喈《上汉书十志疏》:“父子一门,兼爱恩宠,不能输写心力,以效丝发之功。” |
赫赫之功 | 赫赫:盛大显著貌。显赫的业绩。形容功劳极大。 | 《大戴礼·劝学》:“无绵绵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
汗马之功 | 谓战功。 |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 |
金石之功 | 金:指钟鼎类。石:指碑碣类。刻在钟鼎碑碣之上,永不磨灭的功勋。 | |
功首罪魁 | 魁:为首的。功最高,罪最重。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朱熹注:“有功者,未有大于五霸;有过者,亦未有大于五霸,故五霸者功之首,罪之魁也。” |
渑池之功 | 渑池:古城名,在今河南渑池县南。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贪天之功以为己有 | 贪: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为自己的功劳。现指攘夺他人的功劳。 | 宋·王禹偁《霍光论》:“然则光贪天之功以为己有,与夫日僤之割爱,邴吉之让位,德不侔矣。” |
迄未成功 | 迄:毕竟,终究。最终也没有成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融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个,迄未成功。” |
毛发之功 | 形容极微小的功劳。 | 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窃不自量,志在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
论功受赏 | 评定功劳,接受赏赐。 | 宋·王禹偁《刻石为丘行恭赞序》:“奋匹夫之命,轻若鸿毛,救万乘之尊,急于虎口,论功受赏,我无愧焉。” |
分劳赴功 | 分担劳苦,尽职建功。 | 清·端方《请改定官制以为立宪预折》:“而一部之中,有二尚书、四侍郎,又加以管部之亲王大学士,则以一部而有七主任官矣。绝无分劳赴功之效,惟有推诿牵掣之能。” |
夸功自大 | 夸:夸耀。夸耀功劳,自以为了不起。 | 《新编五代史评话·唐史》:“可惜着志小气骄,夸功自大。” |
功成骨枯 |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 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
赏功罚罪 | 奖赏有功的人,惩罚犯罪的人。 | 宋·司马光《应诏论体要》:“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 |
立功自效 | 立:建树;效:报效,献出。指建树功绩以作出贡献。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只将郭子仪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赦郭子仪之罪,许其自后立功自效。” |
一篑之功 | 篑:盛土的筐。指成功前的最后一筐土。比喻成功前的最后一份努力。 | 《王守仁全集》卷一 :“务收一篑之功,勿为九仞之弃。” |
以功覆过 | 用功劳来弥补过错。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沮功。” |
咫尺之功 | 咫尺:比喻微小。微小的功劳。 | 《战国策·秦策五》:“虽有高世之明,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
积功兴业 | 指建立功业,实现抱负。 | 《意林》卷五引晋 杨泉《物理论》:“傅子曰:‘诸葛亮诚一时之异人也,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
丰功伟烈 | 丰:多;伟:大,显赫;烈:功业。伟大的功绩和成就。 | 宋·王仲旉《南都赋》:“吾之徒闻孝王之遗风旧迹,不睹大宋之丰功伟烈。” |
分寸之功 | 分寸:比喻微小。指微小的功劳。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见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无有分寸之功。’” |
计功受爵 | 衡量功绩而授予爵禄。受,授。 | 三国·魏·曹操《让九锡表》:“量能处位,计功受爵,苟所不堪,有殒无从。” |
树功扬名 | 树:建立;扬:称颂。建立功业,流芳于世。 | 东汉·班固《汉书·隽不疑传》:“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 |
富贵功名 | 富贵:有钱有势;功名:科举应试取中而做官。指既有财势又官位显赫。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2回:“富贵功名,吾与兄自有,何必拘拘于此?” |
功名蹭蹬 | 功名:指科举考中做官;蹭蹬:失势难进的样子。指应试屡遭挫折。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6回:“谁知这样一个好人,偏偏教他功名蹭蹬!” |
功成弗居 | 见“功成不居”。 | 明·李贽《史纲评要·周纪·赧王》:“功成弗居,贤将所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