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违的成语

有关违的成语

有关违的成语共收录5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循道不违循:依照;违:违背。遵循道德规范而不违背。唐·韩愈《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循道不违,厥声弥劭。”
阳奉阴违阳:表面;奉:奉行;遵守;阴:背后;暗里;违:违背。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明 范景文《革大户行召募疏》:“如有日与胥徒比,而阳奉阴违,名去实存者,断以白简随其后。”
弃信违义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清·陈确《分三秦论》:“弃信违义,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以自行其智,虽得天下,其亡益违。”
灭德立违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用违所长违:违背。用人没有使用他的专长。《宋史·郭逵传论》:“逵料葛怀敏之败,如烛照龟卜,一时最为知兵。虽南征无功,用违其长,又何尤焉。”
违天逆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违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专戮罪重,不恭诏命,阻兵水洛,强梁秦陇。”
依违两可依:赞成;违:反对;两可:二者都可以。指对问题态度犹豫,没有确定的意见。《明史 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纠缪绳违纠:督察,纠正;缪:同“谬”,错误;绳:纠正;违:过失。纠正错误与过失。《旧五代史·崔沂传》:“入梁,为御史司宪,纠缪绳违,不避豪右。”
予违汝弼违:过失;弼:纠正。我有过失,你应帮我纠正。《尚书·益稷》:“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
违世乖俗同“违时绝俗”。清·管同《饿乡记》:“故非违世乖俗,廉耻礼义之士,不得至是乡。”
乐行忧违谓所乐的事就去做,所忧的事则避开。语本《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语出《易·干》:“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不得违误公文用语,不得违反命令,耽误公事。
违世绝俗同“违时绝俗”。宋·陈师道《上苏公书》:“谢公江海之士,违世绝俗乃其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