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污的成语
有关污的成语
有关污的成语共收录39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藏垢纳污 | 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秽言污语 | 指粗俗下流、不堪入耳的话。 | 唐·宋若华、宋若昭《女语论·和柔章》:“莫学愚妇,不问根源,秽言污语,触突尊贤。” |
川泽纳污 | 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毁誉。 | 《左传 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滥官污吏 | 贪污腐化的官吏。 | 元 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一月前上司行文书来,说俺郑州滥官污吏较多。” |
藏污纳垢 | 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 清 孙雨林《皖江血 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
赃污狼籍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 元黄氏《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败政害民,赃污狼籍。” |
纳污含垢 | 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含污忍垢 | 忍受屈辱。 | 《明史·周经传》:“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 |
赃官污吏 | 犹贪官污吏。 | 《水浒传》第六二回:“谁知被赃官污吏,淫妇奸夫,通情陷害,监在死囚牢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