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断的成语

有关断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断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识文断字知晓文字。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8回:“当着人家识文断字的人儿呢?别抡荤,看人家笑话。”
源源不断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断织劝学原指东汉时乐羊子妻借切断织机上的线,来讽喻丈夫不可中途废学。后比喻劝勉学习。《后汉书:乐羊子妻传》载:“远寻师,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断章截句不顾上下文义,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而弯曲原意。断、截:割裂。《宋史 选举志二》:“断章截句,破坏义理。”
应机立断犹言当机立断。形容在紧要关头处事果断。汉·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能谋善断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路断人稀路被隔断,行人稀少。形容某种灾害严重,以致路无行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一向恁么去,路绝人稀。”
柔肠寸断柔软的心肠一寸一寸地断开了。形容女子的忧愁苦闷。清 沙张白《再来诗谶记》:“先夫之亡,妾柔肠寸断。”
独断专行断:决断;做决定。独自作出决定;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形容行事不民主。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不把督抚放在眼里。”
断缣零璧比喻片段而珍贵的文字。叶景葵《〈忘山庐日记〉序》:“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
漂蓬断梗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
多谋少断谋:计谋,计策;判:判断。富于谋略,但缺少决断。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骆文忠公遗爱》:“然有为不能有守,好用权术,多谋少断。”
遗编断简指散佚而残缺不全的典籍。宋·吕大临《〈考古图〉后记》:“虽遗编断简,仅存二三,然世移俗革,人亡书残,不复想见先王之绪余。”
暗弱无断愚昧软弱,没有决断。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卷九十一 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无断,故及于难”。
断线偶戏像断了线的木偶,不能动弹。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犹如断线偶戏,手足掸软,连话都无了。”
断幅残纸断:残;幅:指小笺。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宣和书谱·行书·吴通玄》:“至于文稿,断幅残纸人争传之。”
壮士断腕见“壮士解腕”。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残编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宋 欧阳修《论删去正义中讥纬札子》:“残编断简,出于屋壁。”
断手续玉断:砍下;续:接上。砍下手来再接上一块玉。比喻得不偿失。《韩非子·用人》:“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德迫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祸。”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断长续短续:接、补。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荀子·礼论》:“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敬爱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一刀两断比喻坚决断绝一切关系。唐 寒山《诗三百三首》:“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人面禽兽心,造作何时歇!”
断发文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左丘明《左传 哀公七年》:“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
断尾雄鸡断尾:断去尾巴。雄鸡因怕做祭祀的贡品而自残其身。比喻人怕被杀而自尽或装傻。宋·苏轼《僧爽白鸡》:“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快刀断乱麻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咱两个思断义绝,花残月缺,再谁恋锦帐罗帏。”
断无此理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鱼沉鸿断同“鱼沉雁杳”。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断简残编断、残:不完整的;简:古代用以写字的竹、木片;编:细长皮条;指用它串简而成的书。残缺不全的书或文章;尤指古代的书籍。宋 陆游《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勋,东皋犹得肆微勤。”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隔皮断货谓隔着封皮,判断货物的好坏。比喻凭外部现象推测内部底细。《歧路灯》第八回:“不是为他中了举,便说深远。只是那光景儿,我就估出来六七分。兄弟隔皮断货,是最有眼色的。”
七断八续①形容散乱,不相照应。②断接之处甚多。形容十分破烂。《秦并六国平话》卷中:“应荣圣刀头引举三军喊杀,秦兵败走,东砍西伐,七断八续。”
优柔无断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宋·魏庆之《诗人玉屑》第十卷:“又云‘杳杳烟波隔千里,白频香散东风起,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
断长补短截断长的来补短的。比喻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礼记 王制》:“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
漂零蓬断漂泊零落如蓬草一样随风飞转,转徙无常。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北海乏孔融之赏鉴,以故漂零蓬断,世业渐雕。”
断木掘地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断鹤继凫截短鹤的长腿,接长野鸭的短腿。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办不成的事。
分钗断带钗分开,带断了。比喻夫妻的离别。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断烂朝报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断袖余桃指男性之间的同性恋。亦作“断袖之欢”,“断袖分桃”,“断袖之好”,“断袖之契”,“断袖之癖”,“断袖之冤”。
英明果断思想出色明智,做事果敢。
断垣残壁形容房屋倒塌残破的景象。徐迟《火中的凤凰》:“灰红的火焰渐渐熄灭,留下一片瓦砾场,断垣残壁。”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泪干肠断形容伤心到极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气的彩云哭个泪干肠断。”
一笔勾断同“一笔勾消”。宋·陈亮《与吴益恭书》:“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成城断金谓万众一心,力量无比强大。语出《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又《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优柔失断优柔:迟疑不决;断:决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断发纹身见“断发文身”。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断线鹞子犹言断线风筝。鹞子,指纸鸢,鸟形风筝。《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若是这厮识局知趣,见机而作,恰是断线鹞子,一般再也不来,落得先前受用一番,且又完名全节。”
浮萍断梗浮萍:浮在水上的萍草;梗:草木茎。比喻漂泊无定的人。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回:“到家时,养起头发,听凭父母择一头亲事,结果终身,再不作浮萍断梗,路柳墙花了。”
断然措施断然:果断坚决。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罗广斌《红岩》第17章:“必要时,将采取断然措施,严厉处置害群之马!”
誓天断发断发向天起誓。《新五代史·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断然不可断然:坚决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
残圭断璧残缺不全的圭璧。指虽然残缺却是很珍贵的东西。宋 楼钥《跋傅梦良所藏山谷书渔父诗》:“书既刊诸石,此虽仅得三分之一,残圭断璧要自可宝。”
断管残渖残缺不全的字画。管,笔;渖,墨汁。
香火不断香火:香烛,香和灯火。信神者或祭祀者点燃供奉的香烛不会断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总之,无论怎样,我一定还你个香火不断的对方就是了。”
优游不断指处世迟疑,没有决断。《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断然处置断然:果断坚决;处置:处理。坚决果断的解决方法。罗广斌《红岩》第八章:“大敌当前,只能断然处置。”
临机立断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明·唐顺之《条陈海防经略事疏》:“访得淮扬海防兵备副使刘景韶英敏多谋,临机立断,运筹足以破鬼夷之算,贾勇足以汗懦将之颜。”
残章断简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或零散不整的诗文字画。编,用来穿联竹简的皮条或绳子。简,竹简,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片。同“断编残简”。宋 陆游《会稽志序》:“秦汉晋唐以降金石刻,歌诗赋咏,残章断简,靡有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