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工的成语

有关工的成语

有关工的成语共收录55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能工巧匠技艺高超的工匠。宋 李恪非《洛阳园记》:“今洛阳良工巧匠,批红判白,接以他木,与造化争妙。”
神工妙力工:技艺,功夫。指技艺极其高超,非人力所能为。宋·李清臣《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譬如娲皇,神工妙力,炼石补天。”
良工心苦良工:手艺高明的工匠。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唐 杜甫《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诗:“已知仙客意相亲,更觉良工心独苦。”
通工易事见“通功易事”。清·魏源《默觚·治篇》:“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
天工人代天的职责由人代替。《尚书 皋陶谟》:“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
异曲同工异:不同的;曲:曲调;工:工巧;精致。不同的曲调;却同样的美妙。比喻事物的内容或形式虽然不一样;但却是同样的出色。也比喻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作“同工异曲。”唐 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鬼工雷斧同“鬼斧神工”。明·宋濂《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神工鬼力比喻神奇超人的力量。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一路之间,提起朱亮祖三字,便胆战心寒说:‘纵有神工鬼力,那有这等奇异。’”
马工枚速原指枚皋文章写得多,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工。后用于称赞各有长处。东汉 班固《汉书 枚皋传》:“为文疾,受诏辄成,故所赋者多;司马相如善为文而迟,故所作少而善于皋。”
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宋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能不两工工:精通。即使有才能,也不能精通两种技术。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首时》:“天下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不惜工本指舍得出本钱。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
神圣工巧中医对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的别称。《难经·神圣工巧》:“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枉费工夫白白地耗费时间与精力。形容徒劳无益。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5卷:“如今要下功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枉费工夫,钻在纸上语。”
大工告成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同“大功告成”。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贾鲁河故道》:“计其功费,用银不过二三万,用夫不过三万余名,而大工告成矣。 ”
同工异曲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唐 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逞工炫巧指炫耀工巧。唐 柳宗元《逐毕方文》:“汝虽赤其文,只其趾,逞工炫巧,莫救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