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善的成语

有关善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善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进种善群谓提高民族素质。清·张鹤龄《法人篇》:“且变法之后,而人亦有与之俱变者,此进种善群之公例,而其效有操券决也。”
举善荐贤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止于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改恶向善指不再做恶,重新做好人。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
慈眉善目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老舍《老张的哲学》:“圆圆的脸,长满银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能谋善断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晋 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从善如登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彰善瘅恶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尚书 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长袖善舞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善财难舍善财:原为释迦牟弟子名,后取“善”之“爱惜”意,指“爱惜钱财”。舍:施舍。指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常用来讥讽人非常吝啬。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
来者不善强调来人不怀好意,要警惕防范。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
首善之区最好的地方。指首都。鲁迅《彷徨 示众》:“首善之区的西域的一条马路上,这时候什么扰攘也没有。”
善气迎人善气:和蔼可亲的态度。形容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待人。《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善善从长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不得善终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进善惩恶见“进善惩奸”。唐·白居易《除武元衡门下侍郎平章事制》:“弼违救失,不以尤悔为虑;进善惩恶,不以亲雠自嫌。”
抑恶扬善抑:遏制。压制坏人坏事,宣扬好人好事。汉·刘向《新序》:“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起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嫉恶好善嫉:憎恨;好:喜欢。憎恨坏人坏事,鼓励好人好事。《旧唐书·王珪传》:“至如激浊扬清,嫉恶好善,臣于数子,亦有一日之长。”
好善乐施好:喜欢;善:亲善;乐:乐意;施:施舍;把财产给别人。指喜欢作善事;乐意施舍。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二》:“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守死善道用生命保护道的完善。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谆谆善诱耐心恳切地教诲、诱导。宋·刘挚《乞重修太学条制疏》:“昔之设学校,教养之法,师生问对,愤悱开发,相与曲折反复,谆谆善诱。 ”
劝善戒恶见“劝善惩恶”。晋·袁宏《后汉纪·贾逵传》:“强干弱枝,劝善戒恶。”
能歌善舞擅长歌舞。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不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有色有才,能歌善舞,稍有一技可见者,许报名到显仁宫自献。”
作善降祥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虚中乐善中:同“衷”,内心;虚中:虚心;善:善言善事。指虚心采纳善言,乐意做善事。清·刘开《问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光恶不善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寸善片长见“寸长片善”。宋·陈亮《覆吴叔异》:“寸善片长,辄欲与圣贤参列,豪杰争长,何暇争百世事业乎!”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古谚语,意思是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比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吴语》:“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推贤举善推:举荐。举荐贤士,引进好人。元·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喜孜孜推贤举善,永绵绵龙虎风云。”
推贤乐善推:推崇;乐:爱好。推崇贤人,爱好善事。《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善始令终同“善始善终”。三国·魏·嵇康《琴赋》:“即丰赡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终。”
一技之善技:技能;善:擅长。指有某种技能或特长。清·朱彝尊《赠笔公钱叟序》:“洵夫一技之善有深入人心而不可没焉者已。”
慈眉善眼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样子。同“慈眉善目”。沈从文《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还有戴小圆帽的中国尼姑,脸冻得红红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篮子和小罐子,出卖庵堂中的产品,蜂蜜和鸡蛋,酸辣子与豆腐乳。”
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论语 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择善而行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好施乐善施:给予;乐:喜欢;善:好事。喜欢做善事和施舍,指乐于行善,喜欢施舍。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5卷:“再说施家,自从施济存日,好施乐善,囊中已空虚了。”
能言善辩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点头称善道:说;善:好。表示赞同。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06回:“陈雚以下众人,都点头称善。”
矜功伐善矜、伐:自夸。夸耀自己的功劳和才能。形容极不虚心。《晋书 段灼传》:“艾性刚急,矜功伐善,而不能协同朋类,轻犯雅俗,失君子之心。”
多钱善贾亦作“多财善贾”。谓钱多好作买卖。比喻具备充分条件,则事容易办成。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紧行无善踪比喻做事急于求成就不可能完美无缺。
至善至美至:最。最完善,最美好。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一介之善微小的善行。《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文艺,居接士之馆。”
进善黜恶见“进善退恶”。《魏书·张蒲传》:“扶弱抑强,进善黜恶,教化大行。”
好善嫉恶崇尚美善,憎恨丑恶。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好善嫉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赏善罚否见“赏善罚恶”。《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来的人不是善良的,善良的就不会来,须提高警惕。清 赵翼《陔余丛考 成语》:“‘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亦本《老子》‘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