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利的成语
有关利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利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计功谋利 |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 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景之表。” |
坐收渔利 |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有利有弊 |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
地利人和 | 地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齐。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利喙赡辞 | 谓口齿伶俐,辞令优美。 | 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王知古》:“睹其利喙赡辞,不觉前席。” |
成败利钝 | 利:锋利;顺利;钝:不锋利;不顺利。指事业的成功或失败;顺利或挫折。泛指处事的各种情况和结果。也作“成败得失”。 | 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
辩口利舌 | 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 | 汉 王充《论衡 物势》:“亦或辩口利舌,辞喻横出为胜。” |
惟利是求 | 见“惟利是图”。 | 《通典·食货五》:“工部尚书苏孝慈等以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钱物出举兴生,惟利是求,烦扰百姓。” |
渔人得利 | 趁着双方争持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利利索索 | 干脆利落。 | 萧红《旷野的呼喊》:“要干,拍拍屁股就去干,弄得利利索索的。” |
以利累形 | 为了谋取利益而危害身体。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
本小利微 |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
蜗名蝇利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小的名声。苍蝇头般的小利,蜗牛角样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金·刘志渊《行香子·李会首问道》词:“妙道勤求,乐以忘忧。要蜗名蝇利心休。” |
将本图利 | 将:拿;本:本钱;图:谋取;利:利润。利用本钱谋求利润。 |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可不道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例,也则是将本图利。” |
利绾名牵 | 见“利惹名牵”。 | 明·高明《琵琶记·副末开场》:“一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 |
灵牙利齿 | 比喻善于说话的人。 | 康濯《水滴石穿》第三章:“而这种种心情,竟又使得她这个灵牙利齿忽然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 |
惟利是视 | 见“惟利是图”。 | 《晋书·温峤传》:“苏峻小子,惟利是视,残酷骄猜,权相假合。” |
吹毛利刃 | 将毛、发置于刀或剑刃上,用力一吹即可削断毛发。形容刀剑极为锋利。 | |
仁言利溥 | 见“仁言利博”。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后汉光武二十》:“仁人之言,其利溥如此哉!”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 《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无利可图 | 图:谋取。没有利益可谋求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两样事业,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方便穷人。” |
利己损人 |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
啖以重利 | 啖:吃,引诱;重:大、厚;利:利益、好处。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 | 《史记·高祖纪》:“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
惟利是趋 | 见“惟利是图”。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若以罪之大小而论,那宰牛的原算罪魁,但此辈无非市井庸愚,只知惟利是趋,岂知善恶果报之道。” |
利析秋毫 |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 《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
元亨利贞 | 《周易》乾卦卦辞。用作序数,相当于甲、乙、丙、丁 | 《周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合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
因利乘便 | 因:顺着。凭藉有利的形势。 | 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
一本万利 | 用很少的资本去取得很大的利润。形容本钱少;利润大。 | 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
杀一利百 | 见“杀一砺百”。 | 《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 |
蝇名蜗利 | 苍蝇头般微名,蜗牛角样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明 陈汝元《金莲记 郊遇》:“看这些蝇名蜗利,心肠热凭谁淘洗。” |
乘利席胜 | 凭借着胜利的形势。 | 《汉书·蒯通传》:“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荥阳乘利席胜,威震天下。”颜师古注:“席,因也,若人之在席上。” |
巧伪趋利 | 巧:奸诈。伪:虚伪。趋:追求,靠近、趋向。奸诈虚伪,唯利是图,唯势是从。 | 《汉书·地理志下》:“周人之失,巧伪趋利。” |
名缰利锁 |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 宋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
唯利是视 |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
热中名利 | 热中:急切盼望。急切企图获得个人名利。 | 林语堂《论幽默》:“看人栖栖皇皇热中名利,而自己却清闲超逸,于是也笑了。” |
威胁利诱 | 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企图使人屈服。 | 李乔《欢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胁利诱下,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鬼混下去。” |
干净利索 | 快速彻底,不拖泥带水。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青布棉袍子上罩一件蓝布大褂,干净利索,标致好看。” |
渔人之利 | 渔人:比喻第三者。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他日可以在里头看景生情,得些渔人之利。” |
兴利除弊 | 兴办有利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兴:兴办;创办;弊:弊端;害处。 |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
除害兴利 | 根除对人民有害的事,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业。 | 《管子 治国》:“善为民除害兴利,故天下之民归之。” |
要利盗名 | 要:通“邀”。用不正当的手段抢夺盗取名利。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奸济恶,皆学之力也。” |
贪利忘义 | 贪求财利,忘却道义。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 姚滴珠避羞惹羞》:“我是此间良人家女儿,在姜秀才家为妾,大娘不容。后来连秀才贪利忘义,竟把来卖与这郑妈妈家了。” |
坚甲利刃 | 见“坚甲利兵”。 |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坚甲利刃,长短相杂。” |
逐利争名 | 争要名誉,侵夺贪求财利。 | 金·马钰《满庭芳·叹世》词:“行尸走骨,逐利争名。伤神损气劳形。” |
利令智惛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形容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 | 《晋书·王沉传》:“心以利倾,智以势惛。” |
贪夫徇利 | 徇:通“殉”,以身从物。贪财的人为财利送命。形容人爱财如命。 | 元·揭傒斯《逸士徐君墓志铭》:“尝市大木筑室,将伐,贪夫徇利,造辞以争,因以让之,不以为弱。” |
厚生利用 | 谓富裕民生物尽其用。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沉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语出《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蔡沈集传:“利用者,工作什器,商通货财之类,所以利民之用也。厚生者,衣帛食肉,不饥不寒之类,所以厚民之生也。” |
重利盘剥 | 盘剥:指放债辗转剥削。用高利贷的方式进行残酷剥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你父亲所为,固难谏劝,那重利盘剥,究竟是谁干的?” |
国利民福 | 利:利益。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幸福。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回:“如车有辙,如舟有舵,无旁挠,无中阻,以专趋国利民福之一途。” |
牢甲利兵 |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
富贵利达 | 犹言功名利禄。 | 《孟子·离娄下》:“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相泣者,几希矣。” |
福国利民 | 福:护佑。为国家和人民造福谋利。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林则徐给其妻郑夫人家书里说:‘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国利民,与民无害。” |
兴利剔弊 | 剔:剔除;弊:弊端,害处。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 |
损己利物 | 损:贬损;物:自己以外的人。克制自己,利于别人。 | 《周书·孝义传序》:“则温枕扇席,无替于晨昏;损己利物,有助于名教。” |
名鞿利鞚 | 犹名缰利锁。 | |
浮名虚利 | 浮名:虚有的名声。虚利:空有的利益。形容名利是空虚的东西。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若肯要灰心学道,可致神仙,何苦要碌碌尘埃,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 |
有害无利 | 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 东汉·班固《汉书·吾丘寿王传》:“以众吏捕寡贼,其势必得。盗贼有害无利,则莫犯法,刑错之道也。” |
浮名薄利 | 浮名:虚浮的名声;薄利:微薄的利益。形容名利微不足道。 | 宋 赵师侠《扑蝴蝶》:“一杯洗涤无余,万事消磨去远,浮名薄利休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