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覆的成语

有关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覆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器满将覆见“器满则覆”。明·沈德符《野获编·兵部·仇鸾谈兵之舛》:“不敢具宾主,若兵备则竟隅侍,鸾晏然受之。人谓其器满将覆矣。”
翻云覆雨翻覆:翻转。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唐 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覆:翻过来。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覆鹿遗蕉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罗平沼成,明社已屋,覆鹿遗蕉,亡猿灾木。”
全军覆灭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梅山七怪化成人形,与周兵屡战,俱被陆续诛灭,复现原形,大失朝廷体面,全军覆没;臣等只得逃回。”
覆车之戒比喻失败可以作为以后的教训。《晋书 庾纯传》:“纯以凡才,备位卿尹,不惟谦敬之节,不忌覆车之戒,陵上无礼,悖言自口。”
翻手云覆手雨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玄黄翻覆玄黄:天地的颜色,指天地。天翻地覆。形容动乱之大。《周易·坤·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覆地翻天指发生极大的事。也比喻亡国。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哎哟,叫一声覆地翻天。”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载:承载;覆:倾覆。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水覆难收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最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覆宗灭祀宗:祖庙。祀:祭祀。覆宗:推翻祖庙。灭祀:灭了香火,引申为绝了后代。毁坏宗庙,断绝后代。亦作“覆宗绝嗣”。汉·张超《诮青衣赋》:“晋获骊戎,毙怀恭子,有夏取仍覆宗灭祀。”
列功覆过罗列功绩,掩盖过错。东汉 班固《汉书 陈汤传》:“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
翻翻覆覆翻:翻转;覆:上下位置颠倒。形容一次又一次重复。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床上卧了两个多月,翻翻覆覆只是不愈。”
云翻雨覆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后以“云翻雨覆”比喻人情世态反复无常。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三反四覆反复无常。清·蒋士铨《空谷香·杀舱》:“阿呀!这厮三反四覆,可恼,可恼。”
折足覆餗《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三翻四覆三、四:形容次数之多。翻、覆:反复。形容变化很多;反复无常。。明 张岱《石匮书后集 烈帝本纪》:“先帝焦于治,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
覆盆难照覆盆:翻扣着盆子。翻扣着盆子,阳光照不到里面。比喻无处申诉的沉冤。亦作“覆盆之冤”。晋·葛洪《抱朴子·辨问》:“日月有所不照,圣人有所不知,岂可以圣人所不为,便云天下无仙,是责三光不照覆盆之内也。”
生栋覆屋造房子用新伐的木头做屋梁,木头容易变形,房屋容易倒塌。比喻祸由自取。《管子·形势》:“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垂。”
覆餗之衅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坏了,食物倒出。指因不胜其力而坏事。《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覆盂之固覆:倒置;盂:圆口器皿;固:坚固。像倒置的盂一样安稳。比喻十分稳固,不可动摇。宋·王禹偁《拟留侯与四皓书》:“既而革秦之暴,篡尧之绪,定覆盂之固,成垂拱之风。”
以功覆过用功劳来弥补过错。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据传》:“据以为天下未定,宜以功覆过,弃瑕取用,举清厉浊,足以沮功。”
发奸露覆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序》:“窃怪二千年来,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为瞀惑,无一人焉发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
覆亡无日马上就会灭亡,已经没有可以推延的时间了。《清史稿·康有为传》:“四夷交侵,覆亡无日,非维新变旧,不能自强。”
折鼎覆餗见“折足覆餗”。《南史·张弘策传》:“拓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
覆水不收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