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价的成语

有关价的成语

有关价的成语共收录43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无价之宝无法估量价格的宝贝。比喻极珍贵的东西。元 王实甫《丽春堂》:“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
身价百倍身价: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明 娄绍书《无声诗史》:“碑碣铭志之石,非公笔不重;断楮残煤,声价百倍。”
连城之价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价:价格。形容物品极为珍贵,价值极高。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韫椟待价韫:藏;犊:木匣子。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遗声馀价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齐名并价有同等的名望和身价。明·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前代传子美‘桃花细逐杨花落’,手稿有改定字,而二公齐名并价,莫可轩轾。”
漫天要价无限度地乱要价。形容所提出的条件、要求过高。《人民日报》1981.2.11:“这个计划,也是精打细算搞出来的,并非漫天要价之作。”
市不二价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三国志 魏志 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声价百倍声价:声望和社会地位。比喻名誉地位大大提高。清·姜绍书《无声诗史·董其昌》:“碑碣铭志之石,非公笔不重,断楮残煤,声价百倍。”
等价交换相同的价值进行平等交易。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大家按等价交换的原则来互相帮助,解决劳力不足牲畜缺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