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报的成语

有关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报仇雪恨雪;洗刷;除去;恨:怨恨。报冤仇;解怨恨。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58回:“滥官害民贼徒,把我全家诛戮,今日正好报仇雪恨!”
以直报怨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施恩望报施:给予;报:报答。给予人恩惠,期望得到报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可都是那个甚么施恩望报,不望报的这个脾气闹的!”
恶有恶报做坏事的人会得到不好的报应。指因办坏事而自食其果。南朝·梁·萧衍《新酒肉文》:“行十恶者,受于恶报;行十善者,受于善报。”
报仇心切急于要报仇雪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踌躇千百万遍,终是报仇心切,只得宁耐,看个居止下落,再作区处。”
报李投桃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诗经 大雅 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报喜不报忧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实际上是说假话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
报仇雪耻雪:洗刷;除去。报冤仇;除耻辱;也作“报怨雪耻”。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若先王之报仇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尽忠报国用全部忠诚报效国家。《北史 文苑传 颜之仪》:“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
好心没好报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出了好心没有好报,看来为人也很有限。”
好心得不到好报一片好心肠却得不到好的报答。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3回:“原来如此,真是好心不得好报。”
现世报现世:今世;报:报应。做了坏事,当世就得到报应。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8回:“单留得我一个现世报,还在这里;却又无男无女,靠唱道情度日。”
断烂朝报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宋史 王安石传》:“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以恶报恶用恶行去回报别人的恶行。《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耳报神指暗中通风报信的人。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这又是谁的耳报神这幺快。”
斯须之报斯须:短暂;报:报答。指微小的报答。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
报怨雪耻雪:洗刷掉。报怨恨,雪耻辱。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乐毅报燕王书》:“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
借身报仇见“借交报仇”。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
春祈秋报祈:向神求祷;报:为报恩而祭祀。指春秋两季举行的祭祀《诗经·周颂·载芟序》:“《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孔颖达疏:“既谋事求助,致敬民神,春祈秋报,故次《载芟》、《良耜》也。”
活眼现报现世的报应。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儿那张尖嘴平生带过太带多了,所以死的时候连话都不能够说一句。这是活眼现报。”
托公报私借公事报私怨。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