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似的成语

有关似的成语

有关似的成语共收录49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似曾相识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繁花似锦繁:多;锦:织有花纹的丝织品。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值传》:“迟奉圣颜,如饥似渴。”
如胶似漆像胶和漆那样黏结。形容感情炽烈;难舍难分。明 施耐庵《水浒传》:“那张三和这婆惜,如胶似漆,夜去明来,街坊上的人也都知了。”
似箭在弦好像箭已经搭在弓弦上,不得不发。茅盾《子夜》八:“一句问话,似箭在弦,直冲到眉卿的脸上了。”
如花似玉像花一样艳丽;像玉一样美好。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各有春心之意。”
似水流年流年:光阴。光阴像川流不息的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光阴过得很快。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呆似木鸡见“呆若木鸡”。《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何其相似乃尔二者多么相象,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形容十分相象。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文似其人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谈相》:“文似其人,数公道德文章之蕴,亦自有充积流露者。”
如痴似醉亦作“如醉如痴”。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痴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
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那香屏自从嫁了周庸佑,早卸了孝服,换得浑身如花似锦。”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梭:织布机上引导纬纱与经纱交织的构件。形容时间过得很快。《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也有一年以上。”
面似靴皮脸上皮肤如同靴皮。形容满脸皱纹。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同,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似懂非懂好像懂了;又像没懂。表示没有完全明白。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1回:“三位姨太太瞧了,亦似懂非懂的。”
似有如无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明·冯惟敏《涞邑初度自述》:“眼见的争名夺利眉儿先皱,耳听着受职为官胆儿便虚,俺子当似有如无。”
似漆如胶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七回:“徒闻似漆与如胶,利害场中忍便抛。”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十三回:“亲哥,我和你同心合意,似漆如胶,并不曾有半点儿差池,你为何今日有不瞅不睬之意?”
似玉如花似:似乎,好像。像美玉和鲜花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美艳。老舍《赵子曰》:“公寓的老板就能请出一两位似玉如花的大姑娘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