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德的成语

有关德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德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歌功颂德颂扬功绩和德行。现多含阿谀奉承的意思。功:功绩。德:德行。西汉 司马迁《史记 周本纪》:“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仁义道德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积善成德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澡身浴德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
德厚流光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穀梁传 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四德三从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
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负德辜恩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德輶如毛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
以德追祸指上对下施恩不当,适以招来祸患。《韩非子 用人》:“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导德齐礼指用道德诱导,用礼教整顿,让百姓归服。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潜德秘行见“潜德隐行”。明·宋濂《陈府君墓志铭》:“其绩用昭著者,易于言;而潜德秘行者,难于形容也。”
腥德发闻腥德:秽恶的行径。丑恶的行径为人所知晓。汉·徐干《中论·虚道》:“是以辜罪昭著,腥德发闻,百姓伤心,鬼神怨痛。”
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贤弟,论你高才大德,博学广文,为何不进取功名。”
遗德休烈见“遗德馀烈”。宋·王珪《赐韩琦免恩命第二表不允断来章批答》:“朕蒙遗德休烈,既已布泽四海之遐,矧定策禁中,以安社稷,褒功赋爵,庸敢后乎!”
见德思齐见“见贤思齐”。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进德脩业指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
德隆望尊见“德隆望重”。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道微德薄道行和才能都很差。多作谦辞。《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贫僧道微德薄,不堪为师。”
怀材抱德抱:胸怀。既有才学,又有德行。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一折:“因为山间林下,多有怀材抱德之人,不肯进取功名,今着小官五路采访。”
德薄望轻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德行不足,声望低微。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
年高德劭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宋 周必大《跋金给事彦亨文集》:“是秋某以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同在后省,见公直谅多闻,年高而德劭。”
龙德在田《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后因以“龙德在田”谓恩德广被。《易·干》:“‘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品德文章指学问和品德。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至于品德文章,令郎自有家传。”
君子爱人以德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爱:爱护;德:道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指对人不偏私,不姑息。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潜休隐德隐藏美德。明·方孝孺《宋氏为善堂记》:“而推荣二代,潜休隐德,见称于圣主,而大白于四方。”
巨人长德巨:大。形容德高望重的人。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公修公德,婆修婆德指修德属个人,不得兼代。《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烧香可是神佛儿的事情,‘公修公德,婆修婆德’,咱‘各人儿洗面儿各人儿光’,你不要,可行不得。”
德薄望浅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品德低下,名望轻微。
年高德勋年纪大而有德行。
母仪之德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为德不终见“为德不卒”。叶圣陶《乡里善人》:“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
大恩大德恩:恩惠;德:恩德,好处。巨大的恩德,形容恩泽深厚。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若非妹丈救我性命,必作异乡之鬼矣。大恩大德,将何补报!”
德尊望重见“德高望重”。《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吾主以令尹德尊望重,故令某等献上良马,以备驱驰之用。”
德本财末谓治国平天下,德为根本,财由德致,故理财为末。语本《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语出《礼记·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孔颖达疏:“德能致财,财由德有,故德为本财为末也。”
德高望尊道德高,声望高。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一饭之德喻微小的恩德。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灭德立违灭:消灭。败坏道德,做违背道德的事。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
孤恩负德孤:负。指背弃恩义,忘恩负义。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愆德隳好愆:过失;隳:毁坏。损害道义,破坏友好。指破坏了道义原则和友好关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忘义,恐为天下所耻笑。”
同德同心见“同心同德”。《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潜光隐德谓隐藏德才。南朝·梁·慧皎《高僧传·道渊》:“众经数论,靡不通达,而潜光隐德,世莫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