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崩的成语

有关崩的成语

有关崩的成语共收录4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分崩离析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从恶是崩学坏象高山崩塌一样迅速。比喻学坏很容易。《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土崩瓦解像土块散开;瓦片破碎一样。形容彻底崩溃;不可收拾。东汉 班固《秦纪论》:“秦之积弱,天下土崩瓦解。”
山崩水竭见“山崩川竭”。汉·荀悦《汉纪·成帝纪》:“蜀郡本汉所兴,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
山崩地塌见“山崩地陷”。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瓦解土崩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东汉 班固《汉书 邹阳传》:“使吴失与而无助,跬步独进,瓦解土崩,破败而不救。”
饮血崩心血泪满面,心为之碎。形容极度悲痛。明·陈子龙《兵垣奏议·募练水师疏》:“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天地。”
山崩钟应比喻同类事物相感应。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第二卷:“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
山崩海啸山岳崩塌,海水奔腾咆哮。宋·周密《癸辛宋识前集·炮祸》:“诸炮并发,大声如山崩海啸,倾城骇恐,以为急兵至矣。”
天崩地塌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三国演义》第七一回:“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示例〗忽听得轰的一声,犹如天崩地塌一般。 ★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栋朽榱崩犹栋折榱崩。宋·陈郁《话腴》:“史舜元《哀王旦》一首云‘……昔闻陕右段忠烈,今见常山颜杲卿,栋朽榱崩人短气,平生况切同年羲。’”
地裂山崩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