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貌的成语
有关貌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貌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笑貌声音 | 笑貌:表情;声音:谈吐。指人的言谈、态度等。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女辗转床席,绝而复苏者数次,迨至转危为安,笑貌声音,不殊常度,而言动举止,如出两人。” |
一貌堂堂 | 堂堂:庄重大方。一副庄重大方的相貌。 | 明·无名氏《鸣凤记·陆姑救易》:“我见他一貌堂堂,必然高贵。” |
鉴貌辨色 | 观察和辨识人的容颜神色,指善于观察别人脸色,以求取悦于人。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守清禅师》:“僧曰:‘争知某甲不肯?’师曰:‘鉴貌辨色。’” |
观貌察色 | 观察脸色以揣测对方的心意。 | 《韩非子 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
灰容土貌 | 形容面容龌龊丑陋。 | 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空自胸藏锦绣,口唾珠玑,争奈灰容土貌,缺齿重颏。” |
花容月貌 | 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
郎才女貌 | 郎:男子;貌:容貌。旧时形容男女青年才貌相配。 | 元 乔梦符《扬州梦》:“这一双郎才女貌天生下,笋余儿游治子花朵儿俊娇娃,堪写入风流仕女丹青画。” |
一貌倾城 | 顾:回看。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顾盼之间,全城人都为之倾倒。 | 明·郑若庸《玉玦记·祝寿》:“张郎不成,李郎不应,十人见我九人憎,羞杀我一貌倾城。” |
才貌双全 | 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 |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
岸然道貌 | 指严肃的神态。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
见貌辨色 | 根据对方的脸色、表情行事。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那鸨儿是老积年,见貌辨色,见秦重恁般装束。” |
状貌不及中人 | 壮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 |
厚貌深文 | 见“厚貌深情”。 | 清·陈梦雷《绝交书》:“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动人。” |
音容笑貌 | 音:说话的声音;容:容貌;笑起来的样子;指神态。指人的容貌和笑声。常用作怀念之词。 | 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
才貌俱全 | 俱:全,都。既有才学,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双绝”、“才貌双全”、“才貌两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那宝玉素闻北静王的贤德,且才貌俱全,风流跌宕,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只是父亲拘束,不克如愿。今见反来叫他,自是喜欢。” |
形貌昳丽 | 昳丽:神采焕发。容貌美丽。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