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臭的成语

有关臭的成语

有关臭的成语共收录3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鲍鱼:咸鱼;肆:店铺。如同进入咸鱼店,时间一长就闻不到它的腥臭味。比喻环境对人的熏染和影响。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六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臭味相投坏味道互相投合。比喻有同样坏毛病、恶劣习气的人很合得来。宋 牟献《木兰花慢》:“不妨无蟹有监州,臭味喜相投。”
流芳遗臭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刑部·闺鉴图说践》:“流芳遗臭,断非凡庸卑陋所能为,况事而未定。”
口尚乳臭嘴里还有奶腥味。表示对年轻人的轻视。东汉 班固《汉书 高帝纪上》:“是口尚乳臭,不能当韩信。”
遗臭千年同“遗臭万载”。明·邵璨《香囊记·强婚》:“岂不闻李氏断臂,清风满耳如生;文君(卓文君)夜奔,遗臭千年未泯。”
无伤无臭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乳臭未除比喻年幼。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商功父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谁人来稽查得他?”
遗臭无穷谓坏名声永远流传下去,而无穷尽之日。金·元好问《即事》诗:“燃脐易尽嗟何及,遗臭无穷古未闻。”
臭名昭彰昭:显着。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章:“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