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急的成语
有关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十万火急 | 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
急功近利 | 急:急于;功:成效;成就;近:眼前的利益。急于追求成效;贪图眼前利益。 |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卷九 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功。” |
倒悬之急 | 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 |
危急存亡 | 危急:危险而紧急。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操之过急 | 操:做;过:过分 。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 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 |
当务之急 | 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
急不择路 | 急得来不及选择道路地乱跑。形容非常紧迫。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张鸿渐》:“张是夜越莽穿榛,急不择途;及明,困殆已极。” |
急不可耐 | 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六个人刚刚坐定,胡统领已急不可耐,头一个开口就说:'我们今日非往常可比,须大家尽兴一乐。'” |
急竹繁丝 | 见“急管繁弦”。 | 宋·翁卷《白纻词》:“急竹繁丝互催逼,吴娘娇浓玉无力。” |
急急忙忙 | 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
急扯白脸 | 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形容非常焦急的神情。 | 老舍《离婚》六:“她把气咽下去,丈夫是好意,可是,何必那么急扯白脸的呀!” |
佩弦自急 | 弦:弓弦。身佩弓弦以提醒自己要像弓弦那样紧张。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错误,避免重新出现。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 |
缓急轻重 | 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 清·顾炎武《日知录》第七卷:“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
急功近名 | 急于求成,贪图虚名。 | 《清史稿·高其倬等传论》:“为政持大体,与夫急功近名,流于苛刻。” |
急不可待 | 急:紧急;迫切;待:等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心情急切难耐。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
急公近利 | 近:眼前的。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和利益。 |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胶西王》: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 |
缓不济急 | 缓:慢;济:救助。缓慢的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正愁缓不济急,恰好有现任杭州织造的富周三爷,是门生的大舅子,他有托门生带来一万银子。” |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意急心忙 | 心中着急慌忙。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崇应彪见父亲败走,意急心忙,慌了手脚。” |
急不及待 | 见“急不可待”。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4回:“但他顽心太重,同时就急不及待把那盒子开了开来。” |
急獐拘猪 | 见“急张拘诸”。 | |
急先锋 |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
人急偎亲 | 谓人到危急时则想投靠亲友。 | 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一折:“常言道人急偎亲我稍知。” |
不知轻重缓急 | 指人办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办的和可缓办的区别。 |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
急来抱佛脚 | 急:紧急,危急。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9卷:“王荆公初执政,对客怅然曰:‘投老欲依僧耳!’客曰:‘急则抱佛脚。’” |
狗急跳墙 | 狗急了;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地蛮干捣乱。 | 《敦煌变文集 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 |
相煎太急 | 形容兄弟或内部之间的残杀或破坏。 | 三国·魏·曹植《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救急扶伤 |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 鲁迅《南腔北调集 经验》:“救急扶伤,一不小心,向来就很容易被人所诬陷。” |
慌慌急急 | 慌:忙乱,恐慌。形容举止慌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
急人之忧 | 急:着急。热心主动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 《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重特达之春,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 |
急如风火 | 急得像疾风烈火一样。形容十分急迫。 | 《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