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冰的成语
有关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冰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饮冰茹檗 | 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 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
王祥卧冰 |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 《晋书·王祥传》:“父母有疾,衣不解带……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 | 形容刻苦自勉。 |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
夏虫疑冰 |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 语出《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履霜知冰 |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 东汉·王充《论衡·谴告》:“履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
叶散冰离 | 离:离散。树叶飘散,冰雪消融。比喻原先聚于一处的人或物分散消失。 | 《宋书·刘穆之王弘传论》:“而祖宗之遗典,群公之旧章,莫不叶散冰离,扫地尽矣。” |
饮冰内热 | 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
冰魂雪魄 |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
冰消瓦解 | 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 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
以狸致鼠,以冰致绳 | 用猫招引老鼠,用冰作绳索。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 《吕氏春秋 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
冰销叶散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隋书 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暂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
夏虫不可以语冰 |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
饮冰食蘖 | 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茹檗”。 | 语出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
冰山易倒 | 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 《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
冰肌玉骨 |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 后蜀 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
冰解壤分 | 冰冻消融,土壤分解。比喻障碍消除。 | 章炳麟《正名杂义》:“高邮王氏,以其绝学释姬汉古书,冰解壤分,无所凝滞,信哉千五百年未有其人也。” |
冰肌雪肤 | 像冰一样的肌肤。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 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冰肌雪肤,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 |
雪操冰心 |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 |
冰寒于水 |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抱冰公事 | 公事:公务。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 宋 陶穀《清异录 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
冰炭不投 | 投:投合。比喻彼此合不来。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今日见面,原想得一知己,岂知谈了半天,竟有些冰炭不投。” |
雪窑冰天 |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 《宋史 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支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
冰山难靠 |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
雪碗冰瓯 | 瓯:盆碗之类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 宋 范成大《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诗:“葛中羽扇吾方健,雪碗冰瓯子句清。” |
冰洁渊清 | 犹冰清玉洁。 | 汉 孔融《卫尉张俭碑》:“君禀干纲之正性,蹈高世之殊轨,冰洁渊清,介然特立。” |
煎水作冰 | 比喻不可能的事。 | 《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
冰消冻解 |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 《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
玉骨冰姿 | 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子洁美的体肤。 | 宋·辛弃疾《鹧鸪天·赋梅》:“若将玉骨冰姿比,李蔡为人在下中。” |
艳如桃李,凛若冰霜 | 凛:严冷可畏。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又是两个绝代女子,一个艳如桃李,凛若冰霜;一个裙布钗荆,端庄俏丽。” |
冰心一片 |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镂冰劚雪 | 喻构思新颖精巧。 | |
阴凝冰坚 |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 《周易 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
钻火得冰 |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法苑珠林》第69卷:“窃闻声调响顺,形直影端,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