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割的成语

有关割的成语

有关割的成语共收录39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难割难分形容关系密切,感情融洽,难以取舍。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
不可分割割:分割,划分。不容许割裂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
割股疗亲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52回:“妯娌两个商议,说要割股疗亲,可以回生起死。”
日削月割每日每月割让土地。形容一味割地求和。宋·苏洵《六国论》:“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割席分坐席:坐席。把席割断,分开坐。比喻朋友绝交。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割席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管宁、华歆曾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割地称臣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饶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
割席断交席:坐席,草席。把席割开分别坐。比喻朋友绝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割肉补疮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师相不必犹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补疮’,而是‘调度有方’。”
三汤两割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三汤两割我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