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度的成语
有关度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度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度外之人 | 度外:心在计度之外。指与某人或某集团没有关系或关系不近的人。即局外人。 | 《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曹公有雄才远略,决机无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尽其力,必能济大事者也。” |
诛求无度 | 敛取、需索财贿没有限度。 | 《旧唐书·于頔传》:“擅兴全师,僭为正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臣故定谥为厉。” |
挥霍无度 | 任意花钱没有节制。挥霍;亦作“挥攉”。摇手称挥;反手称攉。引申为任意花钱。度:限度。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因为儿子豹英一向挥霍无度,不敢交与他。” |
致之度外 | 指不放在心上。同“置之度外”。 | 《北史 薛辩传》:“朕且含养,致之度外,勿以言辞相析。” |
风度翩翩 | 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
祖宗法度 | 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 《宣各遗事》后集:“臣等谨按:蔡京罪恶最大……变乱祖宗法度,窃弄朝迁爵赏。” |
翩翩风度 | 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 |
春风一度 | 度:次,回。比喻领略一番美妙的生活情趣。亦借指男女合欢。 | 元·王实甫《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三折:“老夫为官,不如在此闲居也……到今日身无所如,想天公也有安排我处,可不道吕望严陵自千古,这便算的我春风一度。” |
度日如年 | 过一天觉得好像过一年那么长久。形容日子难熬。 | 宋 柳永《戚氏》:“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 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
恢宏大度 | 恢:宽广;大。心胸开阔;气量宏大。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放着这等一位恢宏大度的何箫史,一位细腻风光的张桐卿,还怕帮助不了一个安龙媒。” |
进退可度 | 见“进退有度”。 | 《孝经·圣治》:“‘君子’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
铢量寸度 | 同“铢称寸量”。 | 清·魏源《默觚上·学篇八》:“铢量寸度,石丈必差,操券责偿,曷以见天地之大哉。”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次被蛇咬了,看见井边断了的绳子也害怕。比喻在某事上吃了苦头,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也会害怕。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付之度外 | 谓置于胸臆之外,不加考虑。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
叔度陂湖 | 《后汉书 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叔度,黄宪字。后以喻人度量宽大。 | 《后汉书·黄宪传》:“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不可量也。” |
详情度理 | 审察情由,推测事理。 | |
巴山度岭 | 指爬山越岭。 | 《水浒传》第一一六回:“只见解珍、解宝便道:‘我兄弟两个,原是猎户出身,巴山度岭得惯。’” |
暗度金针 | 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金针: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后因以比喻秘诀。暗中将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又借指幕后交易。 | 见唐·冯翊子休《桂苑丛谈·史遗》。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 |
揆理度情 | 揆:揣测;理:事理;度:估计,猜度;情:常情。从情理上揣度。 | 明 刘若愚《酌中志 辽左弃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 |
虚实失度 | 失度:失调。虚与实失去平衡。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力命》:“一曰矫氏,二曰愈氏,三曰卢氏,诊其所疾,矫氏谓季梁曰:‘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 |
宽洪大度 | 见“宽宏大度”。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宽洪大度,何所不容,便唤几个来唱于俺听,学士休听便了。” |
吃穿用度 | 指日常衣食费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他近日所见的这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
大度豁达 | 大度:气量大;豁达:开朗。形容人宽宏开通,有度量,能容人。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达,殊不介意。” |
进退有度 |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进退有度,左右有局。” |
度长絜短 | 见“度长絜大”。 | 唐·刘知畿《史通·称谓》:“但以地处函夏,人传正朔,度长絜短,魏实居多。” |
普度群生 | 见“普度众生”。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讲经说法,广开方便之门;普度群生,接引菩提之路。” |
度长絜大 | 谓比量长短大小。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不可揆度 |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兵略训》:“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 |
量时度力 | 衡量时势,估计力量。 | 《元史·太宗本纪》:“帝有宽弘之量,忠恕之心,量时度力,举无过事。” |
审几度势 | 省察事机,揣度形势。 | 明·张居正《陈六事疏》:“审几度势更化宜民者,救时之急务也。” |
征敛无度 | 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
雍容大度 | 文雅大方;有气量;有风度。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贪墨败度 | 贪墨:贪冒,贪图财利。贪图财利,败坏法度。 | 《宋史·景素·王信等传论》:“田敏屡有战功,而贪墨败度,幸容于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