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引的成语

有关引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引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引领翘首引领:伸长脖子;翘首:抬头。伸长脖子,抬着头。非常盼望的样子。《武松演义》第15回:“都监大人张灯结彩,设宴款待英雄,正是引领翘首。”
引吭高歌引:拉;伸;吭:喉咙;嗓子。放开噪子;大声歌唱。晋 张华注《离经》:“搏则利嘴,呜则引吭。”
引经据典引;援解;引用;经:经书;据:依据;典:典籍。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指如果没有自己人从中捣鬼就不会引来外人捣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引咎自责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引狗入寨犹言引狼入室。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抑且那家没胡姬妾,肯引狗入寨,都拒绝不留。”
引而不发引:拉引;发:射箭。拉长了弓弦;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作好一切准备;等待时机;也可比喻善于启发引导。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援引荐举荐:推荐。引进和推荐人材。汉·王充《论衡·效力》:“文章滂沛,不遭有力之将援引荐举,亦将弃遗于衡门之下。”
旷日引久犹言旷日长久。《汉书·严助传》:“旷日引久,士卒劳倦。”
引商刻羽商、羽:古代乐律中的两个音名。指讲究声律、有很高成就的音乐演奏。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负罪引慝谓引咎自责。《书·大禹谟》:“[舜]负罪引慝,祇载见瞽螋。”蔡沈集传:“负罪,自负其罪,不敢以为父母之罪;引慝,自引其慝,不敢以为父母之慝也。”
引经据古引用经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为根据。宋·楼钥《再乞致仕第二札》:“有污大仪,则臣死不足以塞责,是以不复更敢引经据古,直述情索,投告君父。”
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引申触类见“引伸触类”。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托物引类指援引类似的事物寄托己意。宋 苏轼《答黄鲁直书》:“《古风》二首,托物引类,真得古诗人之风,而轼非其人也。”
远引曲喻喻:譬喻。说话不敢直言,以远离当前的事例来作引证,绕弯子以其他事来打比方。《清史稿·太宗本纪》:“诸臣有艰苦之情,亦据实奏闻。苟不务直言,远引曲喻,剿袭纷然,何益于事?”
引新吐故犹言吐故纳新。古代道家的养生之术,即吐纳术。晋·陆机《列仙赋》:“引新吐故,云饮霞餐。”
独坐穷山,引虎自卫独自坐在没有出路的山里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不但不能保护自己,反而招来祸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3回:“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引绳批根亦作“引绳排根”。比喻合力排斥异己。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后弃之者。”
引古证今引用古代史实或文献来论证当前的行事。《南齐书·高逸传》:“儒家之教,宪章祖述,引古证今,于学易悟。今树以前因,报以后果,业行交酬,连锁相袭。”
高蹈远引蹈:踩上;引:避开。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引入歧途歧途:岔路。带到错误的道路上。王朔《我是你爸爸》:“尤其是你又知道什么是对?没叫她引入歧途,你替她着什么急?”
引虎入室犹言引狼入室。清·夏燮《中西纪事·外夷助剿》:“是不但引虎入室,并且为虎添翼。”
分朋引类分成派别,招引同类。清·昭槤《啸亭杂录·不喜朋党》:“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引水入墙比喻自招灾祸。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这不是我自己引水入墙,开门揖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