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毁的成语

有关毁的成语

有关毁的成语共收录58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毁于一旦一旦:一天。指得来不易的东西;一下子就毁掉了。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百年累之,一朝毁之。”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铄金:熔化金属;积毁:积累的毁谤;销骨:熔化骨头。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黄锺毁弃比喻贤才不用。
巢毁卵破鸟巢毁了,卵也一定会打碎。比喻大人遭难而牵连到子女。《后汉书·孔融传》:“安有巢而卵不破乎?”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毁方瓦合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毁誉参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梁启超《管子传·自序》:“管子亦毁誉参半。”
哀毁瘠立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唐 张鷟《朝野佥载 补辑》:“(崔浑)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自毁长城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6回:“这岂不是自毁长城,做下令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么!”
毁家纾国见“毁家纾难”。清·钱谦益《清文华殿中书房办事大理寺副汪镳授儒林郎》:“夫毁家纾国,大臣之有事;急病让夷,君子之所贵。”
毁钟为铎将钟改铸为铃。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愚蠢行为。《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
毁瓦画墁打碎屋瓦,涂灭已画好的田地界线。比喻一种无益不害的行为。《孟子 滕文公下》:“[孟子]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赵岐注:“孟子言人但破碎瓦,画地则复墁灭之,此无用之为也,然而其意反欲求食,则子食乎?”
裂冠毁冕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众毁销骨指众多的毁谤,可以销熔人的骨骼。比喻谗言多可以混淆是非。宋 李纲《宫词谢表》:“众毁销骨,虽贻投抒之嗟;太阳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毁廉蔑耻蔑:无。不顾廉耻。明·方孝孺《官政》:“而令不信于下,知不为众之所与也,则益不自重,而为毁廉蔑耻之行。”
铄金毁骨比喻毁谤太多,使人无以自存。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以毁为罚根据人们的非毁给以惩罚。参见“以誉为赏”。《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术矣。”尹知章注:“以毁誉为赏罚,则官自然失理。”
毁舟为杕杕,通“舵”。将船改成舵。毁大物为小物,比喻随心所欲的不当行为。《淮南子 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