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羞的成语

有关羞的成语

有关羞的成语共收录46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羞羞答答答答:羞愧的样子。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恼羞成怒恼:气恼;羞:羞臊。指由于气恼、羞臊而大怒。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那抚台见是如此,知道王协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时恼羞成怒。”
珍羞美味珍贵的食物。珍重而鲜美的食物。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席上珍羞百味,笙歌两行,自不必说。”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宋 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形容无耻到极点。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含垢包羞同“含垢忍耻”。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羞花闭月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恬不知羞见“恬不知耻”。清·王韬《凇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宝全无心肝者哉?”
恼羞变怒见“恼羞成怒”。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遮羞包丑指掩盖感到羞耻和丑陋的东西。钱钟书《围城》:“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含羞忍辱含:包容;辱:耻辱。形容忍受羞耻侮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
包羞忍辱包:包容。形容人有忍辱含垢的大气量。明·王廷讷《狮吼记》:“在家做小伏低,好似哑子吃了黄连在心里苦,到人前包羞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