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途的成语

有关途的成语

有关途的成语共收录54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穷途潦倒潦倒:失意。形容无路可走,十分失意。参看“穷愁潦倒”。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的一生,尽管够得上是盘根错节,穷途潦倒的一生。”
识途老马认识路的老马。比喻熟悉情况、富有经验的人。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末路穷途穷途:处境困窘。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吴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传》:“子胥曰:‘夫人赈穷途,少饭亦何嫌哉?”
途穷日暮犹日暮途穷。清黄遵宪《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同归殊途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穷途落魄落魄:失意的样子。比喻无路可走,潦倒失意。清·陈熙晋《临海集序》:“临海穷途落魄,幕府草檄,非必出于本心。”
循途守辙见“循涂守辙”。明·归有光《与周子和大参》:“今当路一似循途守辙,殊不可解。”
改途易辙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清 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幡然改途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孟子·万章上》:“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途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
出处殊途见“出处殊涂”。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八:“出处殊途,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日莫途远见“日暮途远”。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前途未卜将来的光景如何难以预测。
视为畏途畏途:危险可怕的道路。指把某种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极难行走的路。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进退无途同“进退无路”。《魏书·郦范传》:“腹背受敌,进退无途,虽有韩白,恐无全理。”
途遥日暮犹日暮途穷。比喻到了走投无路的或衰亡的境地。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形势之途形势:指人事上强弱之势,指人际关系。指官员升迁的道路。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引入歧途歧途:岔路。带到错误的道路上。王朔《我是你爸爸》:“尤其是你又知道什么是对?没叫她引入歧途,你替她着什么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