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饥的成语

有关饥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饥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饥不择食饿急了就顾不上选择食物。比喻急需时顾不得选择。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丹霞天然禅师》:“又一日访庞居士,至门首相见。师乃问:‘居士在否?’士曰:‘饥不择食’。”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值传》:“迟奉圣颜,如饥似渴。”
养小防老,积谷防饥积:聚,储蓄。生养儿子是为了方便老年生活,储存谷物是为了防备荒年挨饿。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养小防老,积谷防饥。”
饱人不知饿人饥饱:吃足;饥:饥饿。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5回:“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人不知饿人饥!”
如渴如饥见“如饥如渴”。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思我良朋,如渴如饥,愿言不获,怆矣其悲。”
把饭叫饥比喻多此一举。宋 苏轼《答程彝仲推官书》:“所示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饭叫饥,聊发千里一笑。”
饥飡渴饮见“饥餐渴饮”。
饥渴交迫交:一齐,同时。饥渴一齐袭来。清·纪昀《滦阳消夏录·齐舜庭》:“昼伏夜行,窃瓜果为粮,幸无觉者,一夕饥渴交迫,遥望一灯荧然。”
饥不遑食同“饥不暇食”。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虽有糇粮,饥不遑食。”
饥渴交攻饥渴同时袭来。形容饥渴交加。亦作“饿虎饥鹰”。宋·洪迈《夷坚丁志·华阳洞门》:“右边石池,荷花方烂漫,虽饥渴交攻,而花与水皆不可及。”
饥寒交凑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宋书·袁湛传》:“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
饥驱叩门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语出晋 陶潜《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食不充饥犹言食不果腹。南朝·宋·刘彧《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你之手。”
不饥不寒不挨饿受冻。生活不愁温饱。《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饥火烧肠形容饥饿难忍。宋·苏轼《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饥火烧肠作牛吼,不知待得秋成否?”
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父母欲其死,置于室一隅,饥冻交切,然竟不死。”
食饥息劳谓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战国·宋·墨翟《墨子·天志中》:“内有以食饥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文子弟兄慈孝。”
三饥两饱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宋·释惠洪《冷斋夜话·野夫长短句》:“跛子一生别无路,展手教,化三饥两饱。回视云汉,聊以自诳元神。”
饥附饱扬附:依附,归附;扬:飞扬。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比喻人贪婪自私,没有情义。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