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丑的成语
有关丑的成语
有关丑的成语共收录43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丑声远播 |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
跳梁小丑 | 跳梁:即“跳踉”;跳来跳去;形容捣乱的样子;小丑:卑鄙的小人。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
子丑寅卯 | 四个地支。多指事理。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 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 。’” |
地丑力敌 | 谓土地相似,力量相当。 | 章炳麟《封建考》:“故文武可以王,而桓文终于伯;由周兵革缮完,欲兼并之固难也。地丑力敌,不日寻干戈不已。” |
幺幺小丑 | 指微不足道的坏人。 | 清 梁启超《新民说 论尚武》:“然极韩、岳、张、吴诸武臣之力,卒不能制幺幺小丑兀术之横行。” |
出乖露丑 | 乖:荒谬;丑:可耻。在众人面前丢脸出丑。 | 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小姐,若真个打起官司来,出乖露丑,一发不好。” |
丑类恶物 | 指坏人。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
当场出丑 | 在大庭广众露出丑相,丢脸。 | 明 徐霖《绣襦记 教唱莲花》:“自古道宁分数斗,莫增一口。你今休怪,当场出丑。” |
里丑捧心 | 指妄学别人而愈见其丑。 | 庄周《庄子 天运》:“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
丑话说在前头 | 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23章:“丑话说在前头,这件事谁的嘴里缺把门的,说了出去,后果只能自负。” |
遮羞包丑 | 指掩盖感到羞耻和丑陋的东西。 | 钱钟书《围城》:“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
饰非掩丑 | 饰:掩饰;丑:丑恶。掩饰错误和丑恶的行为。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多少轻薄浪子,皆以‘好色不淫’为解,又以‘情而不淫’作要,此皆饰非掩丑之语耳!” |
痛诬丑诋 | 尽情诬蔑,用很难听的话毁谤。 | 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轶闻 〈盾鼻随闻录〉当毁》:“[汪堃所著《盾鼻随闻录》对]何氏自文安公凌汉以下,并逮其家妇孺,无不痛诬丑诋,至令人不忍观。” |
幺麽小丑 | 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 | 《明史·杨涟传》:“何为受制幺麽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莫必其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