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乱的成语

有关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祸乱滔天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纷乱如麻麻:麻团。交错杂乱像一团乱麻。
拨乱为治犹拨乱反治。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 谈故一 土鲁番表文》:“皇上拨乱为治,如月恒之无不临。”
手慌脚乱指做事忙乱,没有条理。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这些忠义话儿人都会说,只怕事当临头,未免又要手慌脚乱了。”
唯恐天下不乱恐:恐怕。指希望天下大乱以达到自身的目的。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混乱状况确实给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活动,提供了一方面的有利条件。”
心慌意乱心里慌乱;没有主意。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理不忘乱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二折:“你省可里胡言乱语。”
快刀斩乱麻快:锋利。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北齐书 文宣帝纪》:“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
群魔乱舞成群的魔鬼乱蹦乱跳。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穆青《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在乌云密布群魔乱舞的日子里,为了纯朴的老农,昂首挺立,用自己的行动为人们谱写了一首悲壮的正气之歌!”
胡诌乱扯胡诌八扯。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9回:“独眼窝翻译官胡诌乱扯地对杨徳说:‘皇军扫荡兴县,大大的胜利!’”
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杂乱无章杂乱:多而乱;无章:没有条理。混乱而没有条理。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方寸已乱方寸:指心。心绪纷乱。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世扰俗乱社会骚乱,风气败坏。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
败法乱纪败:毁坏,摧残;乱纪:破坏法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方寸不乱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悖言乱辞指胡言乱语。《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家翻宅乱形容家里吵吵闹闹,不得安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6回:“你想那一年,我说了林姑娘要回南去,把宝玉没急死了,闹得家翻宅乱。”
胡为乱信为:做,干。胡乱地做事,盲目地迷信。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7回:“向后来,再不可胡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
迷留没乱心神不定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着小生迷留没乱,心痒难挠。”
淆乱是非淆乱:混淆,混乱。故意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制造混乱,使是非不清。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6回:“该大臣等相顾不发一策,事事仰劳神算,已属全无心肝,乃犹徇情掩饰,淆乱是非,致令外议沸腾。”
一丝不乱一点也不紊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
随口乱说随便乱说的。
蟹荒蟹乱荒:灾荒。虾蟹太多,稻谷遭殃。指兵荒马乱的征兆。元·高德基《平江纪事》:“大德丁未,吴中蟹厄如蝗,平田皆满,稻谷荡尽。吴谚有蟹荒蟹乱之说,正谓此也。”
七慌八乱形容非常慌张混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钗横鬓乱鬓:耳边的头发;钗:妇女的首饰,由两股合成。耳边的头发散乱,首饰横在一边。形容妇女睡眠初醒时未梳妆的样子。宋 王安石《扇子词》:“青冥风霜非人世,鬓乱钗横特地寒。
祸乱相寻寻:连续不断而来。祸患战乱接连不断地发生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此所以祸乱相寻,江河日下,武人专横,政客捣乱,而无法收拾也。”
治乱存亡安定、祸乱、存续、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微》:“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
快刀断乱麻快:锋利。比喻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果断解决复杂的问题。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泌之学说》:“苟其所发论所措施,与此正鹄相缪戾者,则昌言排击之,无所顾恋,无所徇避,快刀断乱麻,一拳碎黄鹤。”
胡行乱为犹胡作非为。清·陈天华《警世钟》:“既我是这个国的国民,怎么可以不管国家的好歹,任那皇帝官府胡行乱为呢?”
治不忘乱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记可能发生动乱。《易经·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眼花心乱形容心神迷惑不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厮虽然奸猾,也骗得他眼花心乱了。”
以伪乱真把假的混在真的里面,使真假不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馀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
拨乱兴治拨:治理;兴:兴起。平定乱世,进行治理。晋·常璩《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为会稽太守,拨乱兴治,立文学,学徒以千数。”
乱七八遭见“乱七八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人生识字胡涂始》:“非常驳杂,脑子给古今各种马队践踏了一通之后,弄得乱七八遭。”
乱语胡言胡说;瞎扯。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省可里乱语胡言!”
乱扣帽子指随意给别人定性。周立波《山乡巨变》上卷:“你乱扣帽子。”
欺世乱俗乱:迷惑。欺骗世人,破坏习俗。宋·陈亮《吏部侍郎章公德文行状》:“给事中王时升似朴实诈,足以欺世乱俗。”
天华乱坠见“天花乱坠”。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令遵禅师》:“聚徒一千二千,说法如云如雨,讲得天华乱坠,只成个邪说争竞是非。”
胡诌乱说胡诌,随意胡说。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则你休听他这酒魔的汉呵,一谜里便胡诌乱说。”
胡诌乱道胡诌,随意胡说。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一回:“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
郑声乱雅郑声:春秋时郑国的音乐,靡靡之音;雅:庄严的雅乐。郑国淫靡的声乐扰乱了庄严的雅乐。比喻以邪侵正。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目乱精迷眼花缭乱,神情迷惑。形容所见情景复杂纷繁或怪异多变,令人惊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景乐寺》:“异端奇术,总萃其中。剥驴投井,植枣种瓜,须臾之间皆得食。士女观者,目乱精迷。”精,一本作“睛”。
意乱心忙犹心忙意乱。
病笃乱投医投:投奔。病情危急不审医术好坏就去就诊。比喻事势危急盲目求援。鲁迅《二心集·知难行难》:“再问问看,要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见于《红楼梦》上的所谓‘病笃乱投医’了。”
忙忙乱乱事情繁忙而没有秩序。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1回:“各处去寻,寻了半晌,一个个忙忙乱乱的走将进来。”
歪谈乱道说话糊里糊涂,毫无见地。明·无名氏《登瀛洲》:“他也学些者也之乎,歪谈乱道,失却卑尊。”
七零八乱形容非常零乱不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51章:“在金俊文被搬迁的七零八乱的家里,俊文和他的一家人都在哭鼻子。”
治乱扶危治:治理。治理乱世,扶持危局
撺哄鸟乱撺哄:起哄。乱哄哄群鸟飞舞。形容你一言我一语,嘈杂混乱。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众人起初吃酒写合同时,大家撺哄鸟乱,心下还有信有不信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