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花的成语
有关花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花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残花败柳 |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铁树开花 | 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 明 来集之《铁氏女》:“顿开鹦鹉笼,扭上鸳鸯配。定教那铁树开花还结子。” |
口坠天花 |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后遂以“口坠天花”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华,同“花”。 |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华,同“花”。 |
枯树开花 | 已经枯死的树又开起花来。比喻绝处逢生;亦谓不可能实现的事情或指在完全不可能的情况下出现的奇迹。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
明日黄花 |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 宋 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
黄花晚节 | 指菊花能傲霜开放,比喻人到晚年能保持高尚的节操。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韩魏公》:“鲁直诗云:‘黄花晚节尤可惜,青眼故人殊不来。’” |
移花接木 | 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
繁花似锦 | 繁:多;锦:织有花纹的丝织品。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 | 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
花里胡哨 | 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一同进到房里,见满桌堆着都是选的刻本文章,红笔对的样,花里胡哨的。” |
生花妙语 | 妙:美好。指言词美好动听的语言文章。 | 《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国家的理论家们再编出无论多少生花妙语,说到底也是这两个问题。” |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
路柳墙花 | 路边的柳,墙旁的花。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也指妓女。 | 元 王晔《水仙子 答》曲:“从来道水性难拿,从他赸过,由他演撒,终只是个路柳墙花。” |
耍花枪 | 武术中的欺骗对手的假动作。比喻卖弄小聪明的欺骗行为。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明明是原棉问题,你还有另外一个看法,想耍什么花枪?” |
落花流水 | 指花残凋落;随流水漂去。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也作“流水落花”。 | 唐 李群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思离襟。” |
花丽狐哨 | 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己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
沾花惹草 | 犹言沾风惹草。 | 《花城》1981年第5期:“对了,说她是那种逗引男人去沾花惹草的妖冶,肯定百分之百的正确!” |
柳衢花市 | 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 | 元 汤式《一枝花 劝妓女从良》套曲:“你毕罢了柳衢花市笙歌阵,我准备着凤枕鸳帏锦绣裀。” |
开花结实 | 见“开华结果”。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6卷:“腹中无滓秽,但有精元气,淘汰修炼不辍,自然开花结实矣。” |
桃花人面 | 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 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曲:“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
百花生日 | 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 | 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
镜里采花 | 见“镜里观花”。 | 《白雪遗音·无楼梯儿》:“竹篮子打水,镜里采花,抓不着他。” |
明月芦花 | 明月:光明的月亮。月光中的芦花。形容虚无缥缈的境界或杳无踪迹。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随州大洪山报恩禅师》:“休论佛意祖意,谩谓言端语端。铁牛放去无踪迹,明月芦花君自看。” |
野草闲花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 宋 辛弃疾《定风波》词:“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
花容月貌 | 如花妩媚的容颜;像圆月般的丰润的面貌。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 |
月圆花好 | 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 宋 晁补之《御街行》词:“幽期莫误香闺恨,罗带今朝褪。月圆花好一般春,触处总堪乘兴。” |
如花似玉 | 像花一样艳丽;像玉一样美好。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 |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各有春心之意。” |
柳暗花遮 | 形容深夜花柳形影朦胧的景色。 | 元 吴昌龄《端正好 美妓》套曲:“漏永更长烛影香,柳暗花遮曙色分。” |
柳亸花娇 | 柳丝柔垂,花朵娇妍。比喻女子貌美。 | 清 嬴宗季女《六月霜 负笈》:“身本是,柳亸花娇一女娃;身本是,翠绕珠围一宦家。” |
柳娇花媚 | 形容女子娇娆妩媚。 | 《隋唐演义》第二七回:“[炀帝]又选三百二十名风流潇洒、柳娇花媚的,充作美人。” |
鸟啼花落 | 形容凄凉的情景。 | 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惜鸾帷,孤玉绦,几度凄凉。断肠的鸟啼花落,满目心伤。” |
柳莺花燕 | 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 元 张可久《落梅风 闲居》曲:“青山隐居心自远,放浪他柳莺花燕。” |
风里杨花 | 像风中的杨树花漂浮不定。比喻事物或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定。 | 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恰便似风里杨花,水上幻泡。” |
簇锦团花 | 簇:聚成团。锦:有花纹的丝织品。形容五色缤纷,繁华艳丽的景象。 | 明 郭勋《英烈传》第一回:“正出朝门,恰遇知心好友,现做太尉,叫做哈麻,领着一班女乐,都穿着绝样簇锦团花白寿衣,都戴着七星摇拽堕马妆角髻,都履着绒扣锦帮三寸凤头鞋……约有五十余人进宫而来。” |
雾里看花 |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 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
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 比喻人才能出众也须大家的支持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是要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
花花哨哨 | 指颜色繁多,鲜艳夺目。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宾客们送的礼物,都早已摆到餐厅前面的几张大桌子上,红红绿绿,花花哨哨,在几张桌子上摆得边边沿沿都是。” |
花不棱登 | 形容颜色杂而乱。 | |
花样翻新 | 从旧的式样中变化出新的花样来。 |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附录 姜葆初《用十五咸全韵》:“天吴柴凤绣垂缪,花样翻新新色嵌。” |
墙花路草 | 见“墙花路柳”。 | 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 |
花花世界 | 指热闹繁华的地方或灯红酒绿寻欢作乐的场所。也泛指人世间。含贬义。 | 宋 文及翁《贺新郎 西湖》词:“回首洛阳花世界,烟渺黍离之地。” |
梦笔生花 | 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
桃花流水 |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 唐 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
巧语花言 | 同“花言巧语”。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
眼花心乱 | 形容心神迷惑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十九回:“这厮虽然奸猾,也骗得他眼花心乱了。” |
月夜花朝 | 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 《旧唐书 罗威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 |
火树琪花 | 比喻灿烂的灯火或焰火。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于是进入行宫,只见庭燎绕空,香屑布地,火树琪花,金窗玉槛。” |
耳聋眼花 | 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
花脚猫 | 比喻闲游浪荡、爱串门子的女人。 | |
水性杨花 | 像流水那样易变;像杨花那样轻飘。旧时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专一;作风轻浮。 | 明 无名氏《小孙屠》:“你休得假惺惺,杨花水性无凭准。” |
琪花瑶草 | 琪、瑶:美玉。原为古人想象中仙境的花草。后也形容晶莹美丽的花草。 | 王毂《梦仙谣》:“前程渐觉风光好,琪花片片粘瑶草。” |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 比喻这一方面有情,那一方面无意(多指男女恋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五十 温州龙翔竹庵士珪禅师》:“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
枯木生花 | 枯树开了花。比喻绝处逢生。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
羞花闭月 | 形容女子貌美,使花亦羞愧,月亦隐藏。 | 明 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
拈花微笑 |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尔时大梵天王即引若干眷属来奉献世尊于金婆罗华,各各顶礼佛足,退坐一面。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
如花似锦 |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 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那香屏自从嫁了周庸佑,早卸了孝服,换得浑身如花似锦。” |
油嘴花唇 | 形容说话油滑虚浮。 | 清·李玉《清忠谱·创祠》:“日日假忙,说道某乡绅叫管家来邀;时时捣鬼,说道某官府着农民相召。止不过油嘴花唇,无非要骗人钱钞。” |
流水落花 | 形容春残的景象。也比喻好时光的消逝。 | 南唐 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眠花宿柳 | 比喻狎妓。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专一在外眠花宿柳,惹草招风。” |
朽木生花 | 指由枯转荣,比喻事物得以新生。 | 清·李渔《比目鱼·假神》:“朽木生花,白骨生肌,都亏你再把鸿钧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