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嘴的成语

有关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嘴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牛头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乌鸦嘴比喻说话讨厌的人。高阳《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我变成乌鸦嘴了。”
说嘴说舌搬弄是非,没事找事。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我孩儿又不曾嫁了人,是斗他耍,怎么这等认真,就说嘴说舌,背槽抛粪。”
打牙撂嘴打牙:说闲话。指说闲话,相互嘲弄戏骂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这里他女人陪着这些丫鬟小厮吃酒,又和那小厮们打牙撂嘴儿的玩笑。”
嘴上功夫指没有实际本事,只是口头说说而已。
说嘴郎中比喻喜欢说空话、大话而没有本事的人。刘斯奋《白门柳·秋露危城》第11章:“原来全是些靠不住的说嘴郎中!”
调嘴学舌调嘴:耍嘴皮。指背地里说人闲话,搬弄是非。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这早晚,东方将亮了,还不梳妆完,尚兀子调嘴弄舌!”
七嘴八张形容人多语杂。《东周列国志》第三二回:“众官员一拥而前,七嘴八张的,都问道:‘世子何在?’”
弹空说嘴犹言唱高调说空话。《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莫要弹空说嘴。假如不幸我庄周死后,你这般如花似玉的年纪,难道捱得过三年五载?”
嘴上春风比喻口头上的关切与安慰或是帮别人说好话
鼻蹋嘴歪形容疲累不堪或十分狼狈的样子。
打牙配嘴指相互戏虐,闲扯说笑。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这妇人)常和从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挑唇料嘴见“挑牙料唇”。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谁与你挑唇料嘴,辨别个谁是谁非。”
有嘴没心见“有嘴无心”。
嘴大喉咙小吃得进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
拨嘴撩牙撩:引逗,挑弄。指挑拨是非,胡言乱语。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七张八嘴同“七嘴八张”。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
耍贫嘴没完没了地跟人说废话或玩笑话张恨水《夜深沉》第十回:“小五,你干吗和她小孩子耍贫嘴。”
鼻塌嘴歪形容脸部伤势严重。《儒林外史》第三九回:“那里禁得萧云仙的弹子打来,打得鼻塌嘴歪,无处躲藏。”
信嘴胡说信:由。由着嘴胡说八道。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别是宝玉有嘴无心,傻子似的从没个忌讳,高兴了信嘴胡说也是有的。”
尖嘴薄舌形容说话尖酸刻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你既要骗我酒吃,又斗我围棋,偏有这些尖嘴薄舌的话说!”
铁嘴钢牙比喻能言善辩。《花城》1981年第5期:“你看他真是铁嘴钢牙。”
歪嘴念邪经比喻为谋私利故意搞歪曲事实的宣传。
油嘴花唇形容说话油滑虚浮。清·李玉《清忠谱·创祠》:“日日假忙,说道某乡绅叫管家来邀;时时捣鬼,说道某官府着农民相召。止不过油嘴花唇,无非要骗人钱钞。”
使嘴使舌搬弄口舌。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相于廷专好使嘴使舌的说我,不知几时着了我手,也是这般一顿,方才解我积恨。”
嘴尖皮厚腹中空说话尖酸刻薄,脸皮厚,腹中没有真才实学。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嗑牙料嘴多嘴多舌。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我这里道姓呼名,他那里嗑牙料嘴。”
点头咂嘴表示同意、赞赏。《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张老婆儿一旁看了,也不住的点头咂嘴。”
咸嘴淡舌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驴唇马嘴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前后矛盾。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文偃禅师》:“若是一般掠虚汉,食人涎唾,记得一堆一担骨幢,到处逞驴唇马嘴。”
攧唇簸嘴攧:同“颠”。摇唇动嘴。说长道短,背后非议。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唇簸嘴。”
嘴快舌长爱说长道短。《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妇言不是花言巧语,嘴快舌长,须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总说一句,便是‘贞静’两个字。”
歪嘴和尚比喻那些为自私的目的而乱搬教条的人。陆天明《省委书记》:“说上头的经是好经,就是让一些歪嘴和尚念走了样!”
打嘴现世打嘴:打嘴巴。指丢人现眼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你我这样嘴脸,怎么好到他门上去?只怕他那门上人也不肯去通报,没的去打嘴现世。”
嘴尖舌快比喻话多而轻率。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5回:“不期成茂妻子,一则不知就里,二则嘴尖舌快,竟把‘都大叔进学迎过,不到我家’的话一一说完。”
花马掉嘴花言巧语地耍嘴皮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你不用和我花马掉嘴的!咱们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你别糊涂油蒙了心,打量我们不知你府上的事呢!”
闷嘴葫芦不爱说话的人。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生气地对这个不会喝酒,偏要喝酒的闷嘴葫芦讲:‘你可真出息,喝醉了给娘丢脸来啦!’”
努唇胀嘴努:用力伸出或突出;胀:膨胀。形容不欢喜的样子。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个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旁气。”
张嘴结舌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害怕或惊愕。茹志鹃《里程》:“三娘这阵连珠炮,说得老刘张嘴结舌,不知怎么辩白是好……”
伶牙俐嘴伶:通“灵”,灵活;俐:聪明、乖巧。形容为人机灵,能说会道。明·朱权《冲漠子》第二折:“你划地敢伶牙俐嘴,夸强说会,使不着你唬鬼瞒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