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轻的成语

有关轻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轻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举足轻重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弃重取轻弃:抛开。舍弃重要的采取次要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
轻手轻脚手脚动作很轻,使没有响声。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忽听得贺司户船中剪刀声响,遂悄悄的轻手软脚,开了窗儿,跨将出去。”
无足轻重足:足以。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宋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轻松愉快指人的心情很放松、欢欣快乐。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说是轻松愉快,这句话具有人们常有的礼貌性质。”
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没轻没重指言语或动作鲁莽。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9回:“那小孩子没轻没重的便说不好了,石师爷的老太太上了吊了。”
轻重倒置置:放;摆。把重要的和次要的摆颠倒了。宋 刘安世《尽言集》:“轻重倒置,有害政体。”
轻举远游指避世隐居。战国 楚 屈原《楚辞 远游》:“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是非轻重正确和谬误,事情的重要与不重要邓小平《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当然还是要分别是非轻重,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还是要讲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
人微望轻谓身份低下,资望不足。多用作自谦之词。宋·岳飞《奏乞罢制置使职事状》:“窃念臣人微望轻,难任斯职。”
年轻气盛年纪小,不懂得为人处世,喜欢争强好胜。老舍《小型的复活》:“但是,年轻气盛,谁管这一套呢!”
缓急轻重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清·顾炎武《日知录》第七卷:“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薄唇轻言形容多嘴,说话随便。春秋 无名氏《灵枢经 逆顺肥瘦篇》:“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
轻财仗义犹轻财重义。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三回:“父母双亡,轻财仗义,颇有孟尝君好友之名。”
轻骑简从指出门时行装简单,跟随的人不多(多指有地位的人)。徐兴业《金瓯缺》第二章一:“当他轻骑简从,骤马驰入渭州城时,这种欢乐的情绪达到最高峰。”
德薄望轻薄:轻微;望:名望,声望。德行不足,声望低微。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玄宗》:“大义不可易,显道不可诬,苟且因仍,无能改者,不容终隐于人心,而不幸发自德薄望轻之口。”
重气轻命同“重义轻生”。三国·魏·曹植《七启》:“是以雄俊之徒,交党结伦,重气轻命,感分遗身。”
福轻命薄指没福消受,短命。
轻怜疼惜见“轻怜重惜”。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轻饶素放轻易地饶恕,白白地放过。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一折:“俺哥哥若有些好歹,我不道的轻饶素放了你也。”
轻浪浮薄轻:轻佻;浮薄:不庄重。形容行为放荡不庄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填词觅句,无所不能,便是弄管调弦,也无所不会,是个第一等轻浪浮薄子弟。”
轻歌妙舞指轻快的音乐和柔美的舞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5回:“轻歌妙舞常堪爱,锦砌花团色色怡。”
丈夫双泪不轻弹丈夫:成年的男子;弹:用手弹洒。大丈夫不轻易流泪。元·李洞《双调夜行船·送友归吴》:“丈夫双泪不轻弹,都付酒杯间。”
轻于鸿毛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轻视傲物轻:轻慢;世:世人;傲:傲慢;物:人,公众。对世俗之事一概不放在眼里。明·屠隆《彩毫记·宫禁生谗》:“此人自恃文才,轻世傲物。”
不足轻重犹言无关紧要。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五:“笔帖式为满洲进身之一途,今各衙门皆有,额设候补者又盈千累万,视为不足轻重矣。”
乘轻驱肥同“乘坚策肥”。《晋书·傅咸传》:“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贱隶乘轻驱肥。”
轻吞慢吐形容歌唱时声音轻柔,吐词缓慢。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妥娘唱毕,大家又称赞了一会儿,朱贵儿方在轻吞慢吐,嘹嘹呖呖,唱将起来。”
轻车简从行装简单,跟随的人少(多指有地位的人)。《荡寇志》第111回:“独点范成龙一人随护,又带亲随数人,轻车简从,与流广一同上京。”
轻举绝俗犹言避世隐居。《晋书·贺循传》:“或有遐栖高蹈,轻举绝俗,逍遥养和,恬神自足,斯盖道隆人逸,势使其然。”
轻轻快快轻松愉快。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目前根据地的情况已经要求我们褪去冬衣,穿起夏服,以便轻轻快快地同敌人作斗争。”
轻怜重惜形容百般怜爱。
裘马轻肥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自轻自贱轻、贱:轻视。卑视自己;不知自重。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卷:“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不知轻重缓急指人办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办的和可缓办的区别。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轻重九府轻重:指钱币。掌管财政的九个官署,即大府、王府、内府、外府、泉府、天府、职内、职金、职币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设轻重九府。”
不分轻重指人办事盲目,不分主次。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乘肥衣轻肥:肥壮的马。衣:穿。轻:轻暖的裘衣。驾驭肥壮的马,穿着贵重的衣服。形容生活奢侈豪华。《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钟会,名公子,以才能贵幸,乘肥衣轻,宾从如云。”
轻身重义谓轻视生命而重视正义事业。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
头重脚轻形容头脑发胀;脚下无力。比喻轻重倒置;基础不稳固或事物上下部分不协调;不平衡。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轻裘缓辔犹言轻裘缓带。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无足重轻同“无足轻重”。明·张居正《谢恩疏》:“则诸奴奴之口,诚无足为重轻。”
轻言轻语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3回:“不许你在汉子跟前弄鬼,轻言轻语的。”
轻财贵义犹言轻财重义。晋·陈寿《三国志·吴志·朱恒传》:“然轻财贵义,兼以强识,与人一面,数十年不忘。”
轻徭薄赋见“轻繇薄赋”。东汉·班固《汉书·昭帝纪赞》:“光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轻卒锐兵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轻言软语见“轻言细语”。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娘们又用软手段,体贴他,笼络他,跟他轻言软语地说道。”
择祸从轻指遇到灾祸或损失不可避免时只好选择轻的,力争减轻灾祸的程度。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
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战争。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7回:“我徒弟纵有手段,决不能轻动干戈。”
轻薄无知谓轻佻浮薄,没有知识。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0卷:“即轻薄无知泛滥之徒,岂可见天地之心乎?”
轻财敬士见“轻财重士”。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宁虽粗猛好杀,然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
从轻发落发落:处分,处置。指处罚从宽,轻予放过。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想仲尼不为已甚,诸公遵守孔门家法,决知从宽发落、许其改过自新无疑。
问鼎轻重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左传 宣公三年》:“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轻言肆口说话轻率、放肆。《旧唐书·张玄素传》:“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侮弄朝臣,攻其门户,乃至狼狈。”
资浅望轻资:资历。资历浅,名望小。宋·朱熹《乞追还待制职名奏状》:“伏念臣自去岁误蒙圣恩,擢置近列,使侍讲筵,即以迂疏寡陋,资浅望轻,恳辞四五,而不获命,遂已不敢复辞讲职。”
身轻体健身:躯体;健:健壮。身体健壮,行动灵活。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沿路上身轻体健,这搭儿筋乏力软。”
轻身徇义徇:通“殉”,为正义而献身。不顾生命,为正义而献身。汉·申屠蟠《为猴氏女玉奏记外黄令》:“当时闻之,人无勇怯,莫不强胆增气,轻身徇义,攮袂高谈称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