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慌的成语

有关慌的成语

有关慌的成语共收录27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手慌脚乱指做事忙乱,没有条理。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这些忠义话儿人都会说,只怕事当临头,未免又要手慌脚乱了。”
心慌意乱心里慌乱;没有主意。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慌慌忙忙指手忙脚乱、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0回:“当下二十九筹好汉,各各讲礼已罢,只见小喽啰慌慌忙忙入庙来报道:……”
七慌八乱形容非常慌张混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章:“虽然养娘奶子伏侍,到底像小鸡失了母鸡,七慌八乱,啼啼哭哭。”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5卷:“只见翠翘不慌不忙地答道。”
手慌脚忙形容惊慌不安之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慌手慌脚动作忙乱。形容慌张失措的样子。也作“慌手忙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腹热肠慌元曲俗语。形容焦急、慌乱。
慌慌急急慌:忙乱,恐慌。形容举止慌乱。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恰才饮得三杯,只见女使锦儿慌慌急急,红了脸,在墙缺边叫道:‘官人休要坐地!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
慌作一团形容极为慌张。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萧长贵正在自己兵船上睡觉,忽听得外面一派人声,接着又有洋枪、洋炮声音,拿他从睡梦中惊醒,直把他吓得索索的抖,在被窝里慌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