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往的成语

有关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令人神往令:使得;神往:心里向往憧憬。某种景象使人很向往、羡慕。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今著述湮没,怅望当时蹈海之风,令人神往不已。”
今来古往犹古往今来。唐·崔珏《道林寺》诗:“今来古往人满地,劳生未了归丘墟。”
知往鉴今鉴:借鉴。了解过去作为今天的借鉴。明·无名氏《太平宴》第一折:“知往鉴今,驱曹荡吴,非同小可也。”
既往不咎既:已经;往:过去;咎:责备。已经过去的事不再追究责任。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独来独往独身往来,不与人为伍。比喻事事不与人相同。明 李贽《何心隐论》:“公独来独往,自我无前者也。”
心驰神往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心:心思;驰:奔向。《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白往黑来比喻变化极大。《列子·说符》:“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一往无前形容勇猛地、无畏地一直向前进(一往:一直向前进;无前:前面没有东西能阻挡)。明 孙传庭《官兵苦战斩获疏》:“曹变蛟遵臣指画,与北兵转战冲突,臣之步兵莫不一往无前。”
日来月往见“日往月来”。唐·刘商《胡笳十八拍》之十二:“日来月往相催迁,迢迢星岁欲周天。”
日往月来形容岁月流逝。《周易 系辞下》:“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露往霜来喻岁月迁移,时光流逝。晋·左思《吴都赋》:“露往霜来,日月其除。”
前言往行指前代圣贤的言行。《周易·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心乡往之对某人或某些事物心里很仰慕。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白往黑归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心往神驰谓一心向往。宋·欧阳修《祭杜祁公文》:“自公之丧,道路嗟咨。况于愚鄙,久辱公知;系官在朝,心往神驰,送不临冗,哭不望帷。”
情深一往谓对人或事物具有深厚的感情。清·王晫《今世说·豪爽》:“茅名兆儒,一字雪鸿,浙江钱塘人,孤介自持,情深一往。”
徒劳往返来来回回白跑。徒劳:白费力气。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瞰亡往拜瞰:窥看;亡:外出。看到对方不在家时前去拜访。形容本来不想拜见,却又要走一趟拜访的过场。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下》:“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
否往泰来见“否2去泰来”。唐·林谔《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否往泰来,圣作惠出。”
乍往乍来形容来去行踪不定。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最是那不大段计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
神往心醉欣喜若狂或神不自主的状态
不咎既往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春秋 孔子《论语 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悠然神往悠然:遥远的样子;神往:一心向往。形容心神似乎要飞到某个地方。钱杏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读这一段,使我们悠然神往。”
人来客往指礼节性的应酬往来。也指来往客人很多。同“人来客去”。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先言往行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以往鉴来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愿陛下动则三思,虑而后行,重慎出入,以往鉴来。”
神醉心往心神陶醉向往。明·叶式《题<诚意伯刘公集>》:“此仆所为神醉心往,而窃怪天人之未深识也。”
神往神来指精神相通。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假令以《石豪》诸什与古人作,便是首首皆情,此皆有神往神来,不知而自至之妙。”
信使往还信使:传递消息或承担使命的使者。使者来来往往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大来小往指阴暗面逐渐消失,光明面逐渐增长。也借喻商人以小本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