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先的成语

有关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直木先伐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兵贵先声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奋勇当先精神奋发;勇敢地冲在最前面;战斗在最前列。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要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好好先生指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元 无名氏《水仙子 冬》曲:“只不如胡卢兄弟每日相逐趁,到能够吃肥羊饮巨觥,得便宜是好好先生。”
逐兔先得逐:追赶。谁先抓到手就归谁,别人不能再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法正曰:‘岂不闻逐兔先得之语乎?’”
先礼后兵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先得我心得:适合,契合。比喻别人先说出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孟子·告子上》:“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雁默先烹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先秦 庄周《庄子 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不乏先例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承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启发后代的。清 王昶《湖海诗传 尹继善》:“文端公历任封疆,晚归台阁,岁历五十馀载,承先启后,三代平章。”
先斩后奏斩:杀头;奏:臣子向皇帝陈述或请示报告事情。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新五代史 梁臣传 朱珍》:“珍偏将张仁遇白珍曰:‘军中有犯令者,请先斩而后白。’”
先小人,后君子先做小人,后做君子。指先把计较利益得失的话说在前头,然后再讲情谊。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九回:“化这们说。凡事先小人后君子好,先君子后小人就不好了。”
至圣先师至:最。旧时特指孔子。《礼记 中庸》:“唯天下至圣,为能联盟睿知,足以有临也。《礼记 文王世子》:“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有言在先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大人先生旧时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时带讽刺意味。晋·刘伶《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先我着鞭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守先待后犹继往开来;承先启后。清·陈确《答沈朗思书》:“夫以程朱之贤,即不表章《大学》,而循循焉惟孔孟之从,必可守先待后,为一代大儒无疑也。”
急先锋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吃苦的事情走在别人前面,享受的事走在别人后面。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不服从组织决定,不接受群众监督。”
先入为主指先听进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东汉 班固《汉书 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戒,反覆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欲扬先抑要发扬、放开但先控制、压抑。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先意承颜同“先意承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
踊跃争先踊跃:欢欣奋起的样子。积极争着赶在前头,不甘落后。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遇见善事,莫不踊跃争先,毫无小人习气,因而邻邦都以‘大人国’呼之。”
暮夜先容谓事先暗中行贿,以求宽容。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阁试》:“今未试之前,采访居其半,请托居其半,甚而暮夜先容,纸上之语,仅免曳白,便足入彀。”
一饭之先时间上先吃一顿饭。指年龄比别人稍长。春秋·鲁·左丘明《国语·越语》:“寡人礼先壹饭矣。”
先斩后闻原指臣子先把人处决了,然后再报告帝王。现比喻未经请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向上级报告。元·无名氏《十探子》第三折:“今奉圣人的命,敕赐势剑金牌,教小官便宜行事,先斩后闻。”
先计后战计:计划,计谋;战:作战。先筹划好后再战。指不打无准备的仗。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划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计巧者也。”
望秋先陨指草木将近秋天即败落凋零。也比喻未老先衰。宋·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
先言往行行:行为。指前代圣贤的言行。南朝·梁·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先言往行,人物雅俗,甘泉遗仪,南宫故事,画地成图,抵掌可述。”
先笑后号《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以“先笑后号”指命运先吉后凶。《易·同人》:“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躬先表率躬:自身,亲自;表率:榜样。自己先做出榜样。《清史稿·刘师恕传》:“尔等不能端本澄源,躬先表率而望秉锋司教之官,家喻户晓,易俗移风。”
先辨淄渑淄渑:山东水名,二水味道不同,合流后不易分辨。事先辨别二水的味道。比喻物极必反其源。战国·郑·列御寇《列子·仲尼》:“口将爽者,先辨淄渑。”
先河后海谓分清源流。《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广文先生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据《新唐书·郑虔传》载,玄宗爱郑虔才,为置广文馆,以之为博士。唐·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早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疾足先得比喻行动迅速的人首先达到目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