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收的成语
有关收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收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易放难收 | 话说出去容易,收回来就难了。 | 宋·朱熹《答巩仲至》:“所谓修辞立诚以居业者,欲吾之谨夫所发以致其实,而尤先于言语之易放难收也。” |
收回成命 |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
坐收渔利 |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从中得到好处。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广种薄收 | 薄:少。种植的面积很大,但单位产量却很低。比喻实行的很广泛,但收效甚微。 | 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
美不胜收 | 胜:尽;收:接收;领略。形容美好的事物、景色非常多;人们一时间领略、欣赏不过来。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三卷:“见其鸿富,美不胜收。” |
收缘结果 | 见“收因结果”。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见后面偈文后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 |
雨收云散 | 比喻某种现象已经消失。 | 宋·陆游《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惆怅年华暗换。黯销魂、雨收云散。” |
鸣金收军 |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
一揽包收 | 谓总揽一切。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指台抹凳,担汤担水,一揽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
俱收并蓄 | 不加区别,统统收纳包容。 | 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收旗卷伞 | 喻停止活动。 | |
雨歇云收 | 比喻男女离散。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明知道雨歇云收,还指望待天长地久。”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止望待天长地久,谁承望雨歇云收。” |
水覆难收 | 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最难收,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
收离纠散 | 收集离散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彧传》:“若绍收离纠散,乘虚以出,则公之事去矣。” |
收合余烬 | 收:收拾,收取;余烬:烧剩的灰烬。比喻残留的人或物。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
矜纠收缭 | 形容骄傲、急躁、暴戾。 | 《荀子 议兵》:“旁辟曲私之属为化而公,矜纠收缭之属皆为之化而凋。” |
颗粒无收 | 收:收成。连一粒米也没收获到。多指因灾祸造成绝收。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我家今年那租田,自然颗粒无收的了。” |
多收并畜 | 谓一律收罗藏蓄。 | 明·李东阳《送南京国子祭酒谢公诗序》:“董子称王者以教化为大务,盖天下之人才风俗皆于是关焉,州庠党序多收并畜,不能当百一之选。” |
泼水难收 | 相传汉朱买臣因家贫,其妻离去,后买臣富贵,妻又求合。买臣取水泼洒于地,令妻收回,以示夫妻既已离异就不能再合。后用以比喻不可挽回的局面。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六卷:“已装不卸,泼水难收怎奈何?” |
雨散云收 | ①指雨后转晴。②比喻亲朋离散。③指男女欢会已毕。 | 唐·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诗:“心游目送三千里,雨散云收二十年。”唐·慎氏《感夫诗》:“当时心事已相关,雨散云收一饷间,便是孤帆从此去,不堪重上望夫山。” |
覆水不收 | 覆:翻、倾倒。泼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 |
坐收其利 | 坐:不动。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