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折的成语
有关折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折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末大必折 |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
折节读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 《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拉枯折朽 | 同“摧枯拉朽”。 | 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
蠹众木折 | 蛀虫多了,木头就要折断。比喻不利的因素多了,就能造成灾祸。 | 《商君子·修权》:“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
蟾宫折桂 | 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 《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折戟沉沙 | 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戟被折断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得十分惨重。 | 唐 杜牧《赤壁》诗:“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艰难曲折 | 困难和曲折。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 |
迂回曲折 |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
三折肱为良医 |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百折不挠 | 折:挫折。挠:弯曲;引伸为屈服。无论遭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 |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月中折桂 | 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但愿此去,名标金榜,折取月中桂。” |
折节向学 | 折节:改变过去的志向、作风。形容努力刻苦,奋发学习。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段颎传》:“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
七折八扣 | 比喻折扣很大,减掉了很多。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8回:“这里的客店钱,就拿两块洋钱出来,由得他七折八扣的勉强用了。” |
兰摧玉折 | 旧时多用于哀悼人不幸早死。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
五斗折腰 |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为五斗米折腰 |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弯腰行礼。比喻没有骨气。 | 《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折冲樽俎 | 在杯酒之间取得胜算,现亦指与各国进行外交谈判或以高明的谈判手段制胜对方。 |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
折节下士 | 折节: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
低眉折腰 | 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折而族之 | 推翻他,而且杀他的家族。 | |
规旋矩折 | 形容回旋转折的态势。 | 汉·蔡邕《隶势》:“或长邪角趣,或规旋矩折,修短相副,异体同势。” |
百折不屈 | 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 清 恽敬《〈卓忠毅公遗稿〉书后》:“一旦竟成其名,史书及府县志纪录则有之,必不能千百年之后,人人变色动容,有一百折不屈之人,如在其心,如出其口,如忠毅、方学士、铁尚书者也。” |
大费周折 | 周折:曲折,不顺利。形容事情复杂,办起来十分困难。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惟恐他别生枝叶,那时更难拿获,倒要大费周折呢。” |
樽俎折冲 | 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谓击退敌军。 | 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
折足覆餗 | 《易 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餗,鼎内食物。后以“折足覆餗”比喻力不能胜任,必至败事。 | 《周易·系辞下》:“《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
推枯折腐 | 犹言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极易打垮。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今我至京师,陈上谷、渔阳兵马之众,还出太原、代郡,反复数十日,归发突骑以奔乌合之众,如推枯折腐耳。” |
折长补短 | 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 《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
朱云折槛 | 朱云:汉代人名。折槛:折断栏杆。朱云折断了栏杆。形容敢于直言进谏。 | |
不挠不折 |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 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
折节礼士 | 屈己待人,尊重有见识有才能的人。 | 《明史·张居正传》:“时徐阶以宿老居首辅,与李春芳皆折节礼士。” |
折矩周规 | 犹循规蹈矩。谓举止合乎法度。 | 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左珩右佩,折矩周规,绝无名流儇薄之习。” |
折鼎覆餗 | 见“折足覆餗”。 | 《南史·张弘策传》:“拓怯而无断,喧弱而不才,折鼎覆餗,忮踵可待。” |
折角之口 | 形容人口才很好,善于辩论。 | 东汉·班固《汉书·朱云传》:“五鹿狱狱,朱云折其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