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拔的成语

有关拔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拔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坚韧不拔拔:动摇;改变。形容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方毅《读<攻关>》:“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拔葵去织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晋 葛洪《抱朴子 逸民》:“濯裘布被,拔葵去织。”
路见不平,拔剑相助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明·洪楩《杨温拦路虎传》:“今见将军,乃是我恩人,却在此被劫,自当效力相助!路见不平,拔剑相助。”
路见不平,拔剑相为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天宁卓禅师法嗣》:“育王被人推倒了,也还有路见不平,拔剑相为底么。”
不拔之志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类;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宋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根连株拔连根拔除。明·田艺蘅《留青日札·严嵩》:“传闻二处所抄不及十四五,盖行赂于权要者十二三,顿寄于亲戚者十三四,郿坞久营,兔窟多术,安能根连株拔,风翦霆灭。”
拔葵啖枣拔人家的菜蔬,偷吃人家的枣子。比喻小偷小摸。唐 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湮谥议》:“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
拔刀相助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拔刀相向指动武。《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拔本塞原本:树根;原:根源。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民人之有谋主也。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一毛不拔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形容为人十分吝啬;自私。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弩张剑拔比喻雄健。亦作“剑拔弩张”。明丰道生《真赏斋赋》:“昔者周穆巡狩,至乎坛山,吉日癸巳,亲题材石间,弩张剑拔,虎跳龙盘。”
拔山扛鼎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拔宅飞升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参见“拔宅上升”。语出《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 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拔类超群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语出《孟子 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神采英拔谓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陈书·江总传》:“尔操行殊异,神采英拔,后之知名,当出吾右。”
不攻自拔拔:攻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牢不可拔牢:牢固。异常坚固,不能攻破。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宋·郑褒《原祭》:“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拔新领异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投石拔距见“投石超距”。东汉·班固《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拔地摇山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绝尘拔俗绝尘:冠绝尘世;拔俗:不同凡俗。超出尘世,不同凡俗。宋·杨万里《朝请大夫将作少监赵公行状》:“有绝尘拔俗之逸韵,其文尤长于论事。”
努筋拔力努:用力伸出;拔:超过。凸出青筋,使尽力气。形容竭尽全力。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我拉不上,努筋拔力的替他做了衣服,不自家讨愧,还说长道短的哩。”
挺拔不群挺拔:直立高耸。形容特立超群的样子。《宋史·沈辽传》:“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
奖拔公心奖:劝勉,夸奖;拔:选拔,提升。奖励和提拔出于公心。宋·王谠《唐语林·文学》:“李封州甘为文至精,奖拔公心,亦类数公。”
寻根拔树犹斩草除根。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恨只恨屠岸贾那匹夫,寻根拔树,险送的俺一家儿灭门绝户。”
达士拔俗达士:达观的人;拔俗:不同凡俗。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出类拔群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梁书·刘显传》:“窃痛友人沛国刘显,韫椟艺文,研精覃奥,聪明特达,出类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