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制的成语
有关制的成语
有关制的成语共收录52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以夷制夷 | 夷:旧时泛指外族或外国。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邓训传》:“议者咸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 |
权时制宜 | 斟酌形势随机应变。 | 汉·王充《论衡·答佞》:“人操行无恒,权时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挠。” |
料敌制胜 | 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 | 先秦 孙武《孙子 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
量出制入 | 量:估量;制:规定。估量支出情况再定其收入之道。 | 《新唐书·杨炎传》:“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 |
寸辖制轮 | 喻控制事物的关键虽小而极重要。辖,固定车轮与车轴位置,插入轴端孔穴的销钉。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事类》:“故事得其要,虽小成绩,譬寸辖制轮,尺枢运关也。” |
因时制宜 | 因:根据;制:制定;宜:适当。根据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 | 《晋书 刘颂传》:“所遇不同,故当因时制宜,以尽事适今。” |
犬牙相制 | 制:牵制。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 |
随事制宜 | 根据事实,采取适当措施。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七:“如道之正体,却一定于此,而随事制宜,自莫不当。” |
革命创制 | 谓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 | 《汉书·叙传下》:“革命创制,三章是纪,应天顺民,五星同晷。” |
殊形诡制 | 殊:特殊;诡:怪异。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稀奇古怪。 | 汉·班固《两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
形制之势 | 势:形势。依靠有利的地势来制服对方。 | 东汉·班固《汉书·郦食其传》:“距飞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诸侯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 |
遭时定制 | 谓因时势而规定法制。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李贤注:“遭遇其时而定法制,不循于旧也。” |
柔能制刚 |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亦作“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 《后汉书·臧宫传》:“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柔者德也,刚者贼也,弱者仁之助也,强者怨之归也。” |
操刀制锦 | 比喻出仕从政。 | 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实谓枢机八座,上下三阶,岂惟缚柱鞭丝,操刀制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