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理的成语

有关理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理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日理万机理:处理;万机:纷繁的政务。指帝王宰相每天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事务。现指国家领导人为国事日夜操劳。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第二卷:“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岂有此理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南齐书 虞悰传》:“郁林废,悰窃叹曰:‘王徐遂缚绔废天子,天下岂有此理邪?’”
公平合理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辞穷理尽辞:文辞;穷:完,尽。无话可说,无理可辩。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怀州玄泉第二世和尚》:“僧问:‘辞穷理尽时如何?’师曰:‘不入理岂同尽。”
理不忘乱国家得以平安治理的时候,不能忘记混乱的日子。宋·王禹偁《进端拱箴表》:“然而安不忘危,理不忘乱,糜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圣贤之深旨也。”
有条有理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深情底理事情的内里真情与根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内中深情底理,奴才不知道,不敢妄回。”
待理不理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词正理直言词严正,理由充足。《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按院见说得词正理直,更不再问。”
连理枝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比喻恩爱夫妻或至死不渝的爱情。唐·白居易《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言之成理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合情合理符合情理。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理过其辞过:超过。说理过甚而文采不足。南朝·梁·钟嵘《诗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辞巧理拙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
表壮不如理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水浒》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表壮不如理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么?”
天理不容天理:天道;容:容忍、宽容。旧指做事残忍,灭绝人性,为天理所不容。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四折:“才见得冤冤相报,方信道天理难容。”
情理难容容:容忍,宽恕。指无论在人情与事理两方面都难以容忍。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孩儿每万千死罪犯公徒,那厮每情理难容。”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是她也是个女孩儿。俗语说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调理阴阳犹言调和阴阳。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一》:“宰相在上佐天子调理阴阳,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内亲附百姓,使公卿大夫各得其职。”
连理分枝喻夫妻分离。宋·孙光宪《清平乐》词:“愁肠欲断,正是青春半,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详情度理审察情由,推测事理。
天理良心天理:自然之理,上天主持的公理。良心:旧指人类纯真善良之心。指人的天性善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
断无此理断:绝对,一定。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1回:“一个少年妇女,独自在外,又无同伴,靠卖诗文过日子,恐怕世上断无此理。”
相应不理应:回应。指对别人的劝说、要求置之不理。谢觉哉《整疯子》:“一些头脑较清醒的人劝他看看现实,悬崖勒马、不要摔下崖去,他都相应不理。”
忍心害理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诗·大雅·桑柔》:“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揆理度情揆:揣测;理:事理;度:估计,猜度;情:常情。从情理上揣度。明 刘若愚《酌中志 辽左弃地》:“揆理度情,大有未便。”
逆天悖理逆:违反;悖:违背。违背天道常理。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只是刘太后怀嫉妒心肠,做这等逆天悖理的勾当。”
认死理儿坚持某种道理或理由。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不准备变,岿然不动认死理儿不管山下旌旗是否在望。”
当家理纪当家:主持家政。主持家政,管理家务。亦作“当家立纪”。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如今大街坊张二官府,要破五百两金银,娶你做二房娘子,当家理纪。”
束杖理民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形容为官宽仁爱民。束杖,收起刑具。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即事穷理谓根据事实深究它的道理。清·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有即事以穷理,无立理以限事。”
理亏心虚因理由不充分而担心。
违天逆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违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专戮罪重,不恭诏命,阻兵水洛,强梁秦陇。”
允理惬情允:得当;惬:合适。合情合理。《南史·顾凯之传》:“常谓中都之制,允理惬情。”
理纷解结理:整治;解:解开。整治纷乱,解开疙瘩。朱自清《山野掇拾》:“什么纠纷,什么葛藤,到了他手里,都是一刀两断;正眼也不去瞧,不用说靠他理纷解结了!”
理固当然理:道理;当然:应该这样。按道理应当这样。宋·苏轼《始皇论中》:“始皇既平天下,分都邑,置守宰,理固当然。”
理所不容道理所不能允许。南朝·齐·僧佑《弘明集·桓玄<与八座论沙门敬事书>》:“既理所不容,亦情所不安。”
居敬穷理敬:戒慎,敬肃;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自处要谨慎严肃,办事学习要穷究事物的道理。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周易·说卦》:“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洞彻事理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二十九回:“看官们有所未知,从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断事以理断:判断;理:道理。根据道理来判断事情的是非曲直。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解》:“陈义设法,断事以理。”
再做道理见“再作道理”。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五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