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痛的成语

有关痛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痛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再活下去了。痛:悲痛;欲:想;打算。宋 吕大钧《吊说》:“其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不欲生。”
痛定思痛悲痛的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让人震撼;也让人警醒。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含有警醒的意思。痛:悲痛;哀苦;定:平静。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切肤之痛切肤:切身。指与自身关系密切。比喻亲自感觉的痛苦。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亲痛仇快仇:敌人;亲:自己人。使亲人悲痛;却使敌人高兴。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创巨痛深创:创伤。伤口大;痛苦深。比喻遭受重大的、令人极其沉痛的损失。南北 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臣父遭遇无道,创巨痛深,无以仰答明诏。”
切齿痛恨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黄龙痛饮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后遂以“黄龙痛饮”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龚振黄《青岛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门学界,纠合学界同志,连络全国人民,黄龙痛饮,岳武穆之是法;马革裹尸,汉伏波之未死。”
西台痛哭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后用以称亡国之痛。柳弃疾《怀人诗》之四:“西台痛哭谢晞发,眢井沉书郑亿翁。”
痛下针砭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清史稿 艺术传 徐大椿》:“《慎疾刍言》,为溺于邪说俗见者痛下针砭。”
化悲痛为力量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赵朴初《永难忘(自度曲)》:“闻号召,意深长:‘化悲痛为力量!’”
深恶痛疾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斯可谓之乡愿矣” 宋 朱熹集注:“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不关痛痒不关:不相干。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情。与自身的利害没有关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这里虽还有两三个老婆子,都是不关痛痒的。”
酣痛淋漓见“酣畅淋漓”。清·魏源《夜雨行》:“仓卒不工且快意,酣痛淋漓聊一贾。”
痛痒相关形容彼此关系密切。明 杨士聪《玉堂荟记》下卷:“外而督抚,内而各部,无一刻不痛痒相关,凡奏书所不能及者。”
七病八痛泛指各种各样的病痛。清 曾朴《孽海花》第24回:“就是在雯青家里,一年到头,上下多少人,七病八痛,都是他包圆儿的。”
不痛不痒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龙胡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汉书·郊祀志上》:“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涘号。”
不知痛痒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灸艾分痛比喻兄弟友爱。《宋史 太祖纪三》:“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指针对疼痛的部位治疗,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决具体问题,不深究产生问题的根源。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4回:“今学者亦多来求病根,某向他说头痛灸头,脚痛灸脚,病在这上,只治这上便了,更别求甚病根也。”
头痛额热见“头疼脑热”。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痛心伤臆形容悲痛到极点。《后汉书 李固传》:“积敝之后,易致中兴,诚当沛然思惟善道;而论者犹云,方今之事,复同于前。臣伏从山草,痛心伤臆。”
互剥痛疮比喻互揭阴私。《醒世缘弹词》第十回:“潘大娘说林老太婆的媳妇结识戏子,林老太婆说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剥痛疮。”
含悲茹痛
痛诬丑诋尽情诬蔑,用很难听的话毁谤。清 薛福成《庸庵笔记 轶闻 〈盾鼻随闻录〉当毁》:“[汪堃所著《盾鼻随闻录》对]何氏自文安公凌汉以下,并逮其家妇孺,无不痛诬丑诋,至令人不忍观。”
神怒民痛痛:恨。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西汉·晏婴《晏子春秋·外篇》:“不思谤讟,不惮鬼神,神怒民痛,无悛于心。”
痛抱西河比喻丧子之痛。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创钜痛深比喻受到巨大的创伤,痛苦之极
深恶痛恨深:很,十分;恶:厌恶。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巴金《谈<春>》:“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那么我绝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灼艾分痛比喻兄弟友爱。《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炙。”
狂歌痛饮狂:越出常度;痛:痛快,尽情。欢畅饮酒,纵情唱歌。形容喜悦的心情。金·元好问《摸鱼儿》:“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痛不堪忍堪:可;忍:忍耐。疼痛或悲痛到极点,以至于忍受不了。宋·洪迈《夷坚丁志·陈通判女》:“过岭下,小石损我足,仆地移时,至今犹痛不堪忍。”
痛深恶绝极端痛恨、厌恶。老舍《四世同堂》二二:“他似乎已痛深恶绝了大哥,因为大哥竟敢公然与冠家为敌,帮着钱默吟和金三爷到冠家叫闹,打架。”
痛心切骨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白萍》:“子负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抱头痛哭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