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洞的成语

有关洞的成语

有关洞的成语共收录49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空洞无物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一洞之网只有一个洞的网。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有鸟将来,张罗而待之,得鸟者罗之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则无时得鸟矣。”
通幽洞冥通晓、洞察幽冥之事。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文成作师,通幽洞冥。”
清虚洞府指月宫。清·洪昇《长生殿·骂贼》:“除却了清虚洞府,只有那沉香亭院。”
洞烛其奸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洞察其奸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洞悉其奸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光明洞彻明亮通透。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洞心骇目形容使人惊异。宋·杨万里《答周监丞》:“‘濯龙’二大字,洞心骇目,得未曾有。”
洞彻事理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