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着的成语
有关着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着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看得见,摸得着 | 指能看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 | |
打着灯笼没处找 | 比喻很难得,不容易得到。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你要再找我妹妹这么一个人儿,只怕走遍天下,打着灯笼没处找去。” |
指着和尚骂贼秃 |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 |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 《晚清文学丛钞·瞎编奇闻》第五回:“这真是急惊风撞着慢郎中了,我家里死在床上,我如何等得急你呢?” |
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 |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风了断井索。’” |
先我着鞭 | 着:下。比喻快走一步,占先。 | 《晋书 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耳。” |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 本指棋艺,后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正所谓‘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
着三不着两 | 指说话或做事轻重不当,考虑欠周,注意这里,顾不到那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象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 |
占着茅坑不拉屎 | 比喻占着位置不干活。 | 邓小平《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这样的领导干部,索性请他好好休息,不然占着茅坑不拉屎怎么行?” |
大处着眼 | 着眼:观察。指从整体;长远或大的方面观察;考虑。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只感念姑娘救了自己的儿子,延了安家的宗祀,大处着眼,便不忍吹求到此。” |
见微知着 | 微:微小;着:明显。见到事情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 |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
大处着墨 |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0回:“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
彰明昭着 | 犹彰明较着。 | |
知疼着热 | 形容对人十分关心爱护(多指亲人)。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亲生的,正在乎知疼着热,才是儿子。” |
劣迹昭着 | 劣:恶劣;昭著:明显。恶劣的事迹非常明显。 | |
着述等身 | 著述:编写的著作。写的书摞起来和自己的身高相等。形容著作极多。亦作“着书等身”、“著作等身”。 | |
知疼着痒 | 形容对亲人的关怀、体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痒。” |
积微成着 | 微:细微;着:显着。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着。 | 《荀子 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着,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
罪恶昭着 |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