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合的成语
有关合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合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合浦珠还 | 合浦:汉代郡名,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循吏传 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
乌合之众 | 合:聚合;众;许多人。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 管仲《管子》:“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 |
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毛泽东《组织起来》:“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苟合取容 |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
公平合理 | 指处理事情公正符合情理。 | 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只要美国政府愿意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不再如过去那样用种种可耻的方法破坏和阻挠谈判的进行,则朝鲜的停战谈判是可能成功的。” |
合二为一 |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 清 袁枚《新齐谐 佟觭角》:“一人劈面来,急走如飞,势甚猛,傅不及避,两胸相撞,竟与己身合二为一。” |
碌碌寡合 | 形容性情孤僻,与人合不来。 | 清 林则徐《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其系善良,只因碌碌寡合,以致结保无人。” |
分进合击 |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
一拍即合 | 合:合调;符合曲调。一打拍就合于曲调的节奏。比喻双方意见很快取得一致。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古人云,君子之交,定而后求;小人之交,一拍即合。” |
纠合之众 | 指纠集起来的百姓。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 |
势合形离 | 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 | 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
不谋而合 |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
合盘托出 | 指全部显露或说出。 | 清 李光庭《乡言解颐 地部 婚姻》:“鄙夫欣羡之眼,败家妇不足之心,合盘托出。” |
合情合理 | 符合情理。 |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11章:“黄为民心情显得轻松,觉得周祺这个人很可爱,既有原则,又能合情合理地帮助他解除思想包袱。” |
开合自如 | 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不受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打开或关闭。 | 法 法布尔《蝉》:“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 |
后仰前合 | 仰:仰面朝天;合:弯身俯地。身体前后晃动,不能自持。形容大笑的样子。 | |
同心合胆 | 见“同心共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
意气相合 | 意气:志趣和性格。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 唐·杜甫《赠王二十四侍御》诗:“由来意气合,直取性情真。” |
蜂合蚁聚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前蜀 杜光庭《中和周天醮词》:“蠢彼不庭,敢违天道……欲恃其蜂合蚁聚之势,仗锄耰白挺之徒,垂二十年不宾睿化。” |
闭合自责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 《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
行合趋同 | 行为志趣相同。 | 《淮南子·说山训》:“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 |
道同义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清·李渔《蜃中楼·婚诺》:“他第三个兄弟钱塘君与我道同义合,相得甚欢。” |
蜂屯乌合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 |
意合情投 | 犹情投意合。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自老孙当年与他相会,真个意合情投,交游甚厚。” |
日月合璧 | 指地球进入太阳与月球之间或月球进入地球与太阳之间所发生的现象。“日月合璧”在朔发生日食,在望发生月食。 | 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 |
毁方瓦合 | 毁去棱角,与瓦砾相合。比喻屈己从众,君子为道不远离于人。后指毁弃自己的原则,迎合世俗。 | 语出《礼记·儒行》:“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人小合也。” |
论高寡合 | 言论高超,投合者少。 | |
瓦合之卒 | 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 《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
情投契合 | 同“情投意合”。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两下挑灯对坐,彼此倾心吐胆,各道生平志愿,情投契合,遂为至交。” |
同船合命 |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
云合响应 | 犹言云集响应。 | 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是云合响应之势,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
乌合之卒 | 乌合:像乌鸦一样仓猝聚集一处。比喻仓猝聚集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 《梁书·羊侃传》:“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 |
蜂合豕突 | 如群蜂聚集,似野猪奔突。比喻众人杂沓会合,横冲直撞。 | 明 刘基《春秋明经 公会齐侯楚人败徐于娄林》:“今不然矣,中国之虚实在楚人目中矣!于是荆户乘广之旅,蜂合豕突以败徐于娄林。” |
雾集云合 | 形容众多的事物聚集在一起。 | 《晋书·舆服志序》:“张曜日之灵旄,骈罗列布,雾集云合者也。” |
楚歌四合 | 比喻四面被围,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 唐·李白《拟恨赋》:“若乃项王虎斗,白日争辉。拔山力尽,盖世心违。闻楚歌之四合,知汉卒之重围。” |
闭门合辙 | 犹言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比喻互相投合。 | 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八:“山谷云:东坡墨戏,水活石润,与予草书三昧,所谓闭门合辙。” |
切合时宜 | 十分符合当时的需要或潮流 | |
持权合变 | 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 清·梅曾亮《答朱丹木书》:“阁下前任剧邑,治悍民,不尚黄老;今官督粮道,乃尚黄老,此持权合变才也。” |
金钗细合 |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 | 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 |
悲欢合散 | 悲:悲哀;欢:欢乐;合:团聚;散:离散。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 | 唐·元稹《叙诗寄乐天书》:“当花对酒,乐罢哀余,通滞屈伸,悲欢合散。” |
情投谊合 | 同“情投意合”。 | 清·徐大椿《洄溪道情·祭顾碧筠》:“我天生顽鲁,狂放粗豪。性别形殊,一冰一炭,情投谊合,如漆如胶。” |
道同契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晋·陆云《失题》诗:“道同契合,体异心并。” |
造车合辙 | 喻主观同客观相符合。 | 宋·周煇《清波杂志》第五卷:“反观序《修水集》造车合辙之语,则知持此论旧矣。” |
收合余烬 | 收:收拾,收取;余烬:烧剩的灰烬。比喻残留的人或物。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
道合志同 |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前俯后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