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魑魅魍魉 |
魑魅:也作“螭魅”;古代传说中山里湖沼里的鬼怪妖精;魍魉:亦作“罔两”;古代传说中的山川精怪。指害人的鬼怪。后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原作“魑魅罔两”。 |
龙飞凤舞 |
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
孤身只影 |
形容孤单一人。 |
齐头并进 |
几支队伍并行前进。也指几个事情同时展开。 |
过五关,斩六将 |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又红又专 |
具有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又掌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 |
正身明法 |
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
可想而知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顾影弄姿 |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
风俗人情 |
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 |
抱恨黄泉 |
黄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阴间。心怀遗憾离开人世,死有遗恨。 |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
扪心自问 |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牵肠挂肚 |
牵扯感情的事情在心头缠绕。形容非常挂念;不放心。 |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了如指掌 |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形容对情况清楚得就像指点掌上的东西;给人看一样。比喻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举足轻重 |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原指一个实力强的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
忘乎所以 |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作出不适宜的举动。乎:古汉语虚词;无词汇意义;所以: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 |
纷红骇绿 |
纷:纷披;红:指红花;骇:散乱;绿:指绿叶。纷披散乱的红花绿叶。形容花草树木随风摆动。 |
发人深思 |
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
湖海飘零 |
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
小巫见大巫 |
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
牛衣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书不释手 |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