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比喻由谁引起的麻烦,仍由谁去解决。 |
知无不言,言无不听 |
说的人,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听的人,没有一句话不接受。 |
朝令夕改 |
早上发的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改;使人民无所适从。 |
走南闯北 |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也泛指闯荡。 |
漫不经心 |
漫:随便;不受约束;经心:在意;留心。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随随便便;不在乎。 |
面有难色 |
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 |
口坠天花 |
据《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序品》载,佛祖说法,感动天神,“六欲诸天及天子众,以天福力雨种种华:优钵罗华,波头摩华……于虚空中缤纷乱坠”,“天华乱坠满虚空,众香普熏于大会”。后遂以“口坠天花”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华,同“花”。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规;引申为寻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
无声无息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倒载干戈 |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
振聋发聩 |
使聋子都受到振动和醒悟(发:开启;聩:耳聋)。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
有风有化 |
谓有教育意义。 |
岂有此理 |
岂:哪里。哪里有这样的道理。指极为荒谬;决无道理。 |
举棋不定 |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大江东去 |
长江的水往东奔流而去。后借用为词牌名。多表示陈迹消逝,历史向前发展。 |
指天画地 |
本指道教画符。 |
三天两头 |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收视反听 |
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
因人成事 |
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 |
车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 |
穿凿附会 |
穿凿: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指勉强生硬解释;把没有意义硬是说成有某种意义。 |
慷慨淋漓 |
淋漓:充盛;畅快。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
前前后后 |
详情,细节,里里外外。 |
鬼门关 |
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比喻凶险的地方。 |
壮志凌云 |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
坐失良机 |
不主动及时行动而失去好机会。 |
木落归本 |
犹言叶落归根。 |